警号重启 “5104321”“5125707”“5124772” 警号传承 接续奋斗

  
2023-04-07 09:59:49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 赵文
  
  警号是人民警察的身份证明。每一名警察的职业生涯里只有一个警号,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刻起,这串看似简单的数字就意味着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也承载着守护社会安宁和百姓安康的使命。
  
  穿一样的制服,做同样的工作,重启的警号,让他、她、他们有了新的“交集”。接过父辈旗帜,人民警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两代人的传承中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警号“5104321”
  
  “我希望这串特殊的数字,是接力更是传承”

  
  讲述人:毛燕之女——李煜琪,成都女子监狱四监区民警
  
  这个曾经属于我母亲的警号,现在正佩戴在我的胸前。2020年5月30日,尚在俄罗斯喀山求学的我接到父亲的电话——母亲在监管区执勤时受伤了,没能抢救过来……我彻底懵了,不敢相信我最爱的母亲就这样永远离开了我,离开了她热爱的工作岗位……挂掉电话后,我瘫软在地,泣不成声,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回家,我要看一眼母亲,担心她躺在那个冰冷的地方会害怕……
  
  我拼命找寻和母亲的点点滴滴,我翻开母亲的日记。“1999年4月25日下午5点45分,女儿来到这个世上,‘哇’的一声,女儿大声向我们宣布她是上帝赐给我和老公的宝贝……”日记本的第一句就让我泪奔。“我必须站在前面,你们守护健康,我来守护你们”“凝心聚力,打赢防疫阻击战”“奔赴一线,主动作为,自愿请缨,不计个人得失,主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等字眼不断映入眼帘……
  
  那一刻,我似乎第一次真正懂得了母亲。如果说家人是她的软肋,那么工作就是她的铠甲,从披上铠甲那一刻起,她就是那个无坚不摧的战士。她很少用言语表达内心深沉又宽广的爱,却用自己的行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和鼓舞着身边的所有人。
  
  “母亲是我毕生的榜样,我想和她一样身着藏蓝,在她耗尽心血耕耘过的这片热土继续燃烧我的青春。”我暗暗下定决心。母亲去世快两年后,我终于成为了和母亲一样的监狱人民警察。2022年2月11日,我郑重接过“5104321”这个象征着使命与光荣的警号,我终于能和母亲一起“并肩作战”了,从此,荣誉和责任将与我永远相伴。我希望这串特殊的数字,是接力,更是传承。
  
  母亲一生敬业,我就每天努力学习、拼命工作,向母亲看齐;母亲文笔好,我就请监区长帮我改文字材料,相信总有一天能比肩母亲。同事们问我为什么这么拼?我说因为我是毛燕的女儿,我相信母亲在天上一直在看着我,我希望能够成为她的骄傲,完成她未尽的使命。
  
  母亲不在了,但她好像又从未离开过,她的房间保留着原样,我常常翻看她的照片。照片上的她嘴角上扬,笑容明媚而灿烂,一如往常的样子。她对工作那纯粹而赤诚的爱,也将永远鼓舞着我不断前行。
  
  ·毛燕——成都女子监狱勤务大队原四级高级警长,全国二级英模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毛燕主动请缨,第一批加入封闭执勤队伍。在监管区封闭执勤期间,她不仅要承担勤务大队的日常工作,还要参与医院的值带班工作中。
  
  无论是勤务大队分内的垃圾清运、绿化修剪、基础维修等工作,还是值带班期间的监控值守、罪犯带押,每一项工作毛燕都兢兢业业地保质保量完成。用她的话说,“关键时期,使命光荣,又恰逢春节,我不去,谁去?”
  
  2020年5月30日,毛燕在监管区封闭执勤时不慎受伤,经全力抢救无效后不幸离世。家人清点她的遗物时,发现她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家里最多的就是一书柜的书和她遗留下来的几本厚厚的日记本。
  
  警号“5125707”
  
  “我将沿着他的足迹,继续他未竟的事业”

  
  讲述人:张珲之子——张义沅,邑州监狱十二监区民警
  
  这个曾经属于我父亲的警号,现在正佩戴在我的制服上。还记得2020年2月13日凌晨,一群叔叔阿姨把我叫醒,他们神色悲恸,有几个人已经在抹眼泪。一个叔叔告诉我:“你的父亲走了。”走了?我并没有反应过来。当我见到他的遗体时,我才感受到“走了”是一个多么令人窒息的词汇。我把自己关在卧室里,无声地哭泣。
  
  收拾父亲的遗物时,我看见他手机上的一条微信:“爸、妈,对不起,今年又不能回来看您们了!”那一瞬间,我仿佛明白了父亲对家人有愧疚,但对警察这份职业的责任感让他在组织需要的时候总是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从那时起,我毅然决定跟随父亲的脚步。两年后,我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监狱人民警察。2022年8月23日,我接过“5125707”这串“沉甸甸”的数字,像父亲一样穿上了一身藏蓝,我将沿着他的足迹,继续他未竟的事业。
  
  现在,父亲的遗像一直摆放在我的书房里,抬头就能看见。遗像上的他穿着常服,嘴角微微翘起,似在微笑。有时候,我会换上警服,庄重地立正、敬礼。他凝视着我,坚毅的眼神给了我无限的动力。
  
  ·张珲——邑州监狱内卫队原一级警长,全国二级英模
  
  张珲曾参加“非典”防控任务,积累了丰富的防疫经验。2020年2月13日,张珲不顾身患多种疾病,和同事们并肩作战、冲在一线,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认真检查进出人员、车辆和物资。当日凌晨2点,张珲在完成了维修监狱AB门的任务后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弥留之际,张珲交待妻子“把最后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特殊党费上交”。从警32年来,张珲用血肉之躯坚守住了承诺,却给亲人和战友留下了永不转身的背影。
  
  警号“5124772”
  
  “像他一样,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藏蓝事业”

  
  讲述人:郑建华之子——郑加昊,雷马屏监狱五监区民警
  
  我还记得,小时候很少看见父亲的身影,我和母亲跟他总是聚少离多。当我询问父亲在哪里的时候,母亲总说他很忙,在中队执勤。父亲牺牲的时候,我的年纪还很小,只记得那天大人们的脸色都异常沉重,母亲在伤心地哭泣。我隐隐约约感觉到发生了不好的事。没过多久,我知道父亲走了,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对死亡还没有具体的概念,但是我知道走了就是再也不能相见的意思。有时候看见别人跟自己的父亲在一起,我就会非常想念他,然后背着母亲偷偷哭泣。
  
  父亲在我心目中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是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家里留下的照片大多是他身着警服的模样,虽然在他牺牲的那个年代,由于全国监狱还未执行监狱人民警察统一警号的相关管理要求,父亲的制服上没有警号,但看着照片中父亲威严的模样,我从小就立志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警察。2010年5月5日,我通过考试如愿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还拥有了自己的警号——“5124772”。我将继承他履职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像他一样,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藏蓝事业。
  
  如今的我,已经从一名青涩的青年民警成长为了雷马屏监狱五监区的副监区长,我有时候会翻出父亲的照片,悄悄告诉他我的经历和成长,希望他看到我今日的模样能够感到骄傲。
  
  ·郑建华——雷马屏监狱副大队长,曾获得四川监狱系统罪犯教育先进个人,牺牲后被司法部追授个人一等功
  
  曾经的雷马屏监狱位于川滇交界的小凉山区,群山叠嶂,地势险峻,全狱平均海拔1262米,点多线长,高度分散。由于长年雨雾天气,山路坡陡泥泞,极易发生车祸事故。更由于监狱装备简陋落后,追捕逃犯、执行公务的交通工具多为摩托车,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郑建华作为第三代雷马屏人,牢记父辈嘱托,在改造罪犯的第一线默默地践行着自己的青春誓言。他先后担任管教干事、副中队长、股长、副大队长等职务,曾连续几年坚守在海拔1800米的高山中队。结婚之后,他与妻子聚少离多。1996年6月,他所在大队的两名罪犯脱逃,在组织追捕期间他连续奋战了十个昼夜,胃病发作仍一声不吭,终因疲劳过度、体力不支,在驾驶摩托车途中不幸遇难。
  
  事后,同事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随身携带的手提包里除了必备的洗漱用品外,还有一包治胃病的常用药。由于长年在一线工作,郑建华为数不多的几套警服磨损严重,以至为他办理后事时在他家找不出一身像样的警服,只能临时从仓库中领来一套送他“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