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江为全省基层法检两长授课 践行八句箴言 做充满自信的法检人

  
2020-09-11 11:39:17
     

  

王树江为全省基层法检两长授课

 

  本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文 张磊/图
  
  强将手下无弱兵,打铁还需自身硬。昨(10)日,在全省基层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政治能力建设专题研讨班上,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树江以《做充满自信的法检人》为题,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对法检人自信的理解,探讨了法检人自信的根本源泉,分享了炼就自信法检人的方法。
  
  在王树江看来,自信对法院和检察院的领导而言十分重要,这种自信包括“你得确信自己的立场是坚定的、思路是清晰的、专业是精深的、作风是清正的”。王树江还结合自己30多年的法官经历,分享了炼成自信法检人的方法,即思想观念上,要树牢现代法治意识;日常修炼上,要践行八句箴言。自信树立后,再用自信去凝结团队的共信,去争取当事人和社会大众的公信。
  
  如何理解法检人的自信?
  
  “司法公正的实现,需要法官和检察官借助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的司法裁判来构建。”王树江表示,法检人的自信是司法公正的基石,法官和检察官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运用自己的能力把案件办成“铁案”,才能真正构建起司法公正的基础。
  
  在王树江看来,法检人的自信也是司法公信的起点。他表示,按着司法活动的运行轨迹,人民普遍认同“司法公信始于法官和检察官的自信,强化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共信,而止于社会公众的公信”这一司法公信的逻辑演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起于垒土。王树江认为,法检人的自信还是司法权威的起源。他表示,公正的司法过程和结果被公众正向的感知后,才会形成命令被自觉服从的状态,才会产生信任与尊重,才会有司法权威,而这一切都源自于自信的法官和检察官公正办理案件让公众倍感信服。
  
  法检人自信的根本源泉是什么?
  
  谈起法检人自信的源泉,王树江表示,“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司法事业,这是中国法官和检察官自信的根本源泉。”随后,王树江梳理了中国法治的发展脉络,从“古代中国的礼法结合”到“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再到“新中国的法治进程”。
  
  王树江认为,纵观中国的法治,是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早在七国争霸的时候,齐国比较早地采用了法家思想,齐桓公任用了管仲——法家鼻祖,荀子极大地推动了“稷下学宫”的发展。秦国推行商鞅变法,为一统天下奠定基础,但“皆决于法”的结果是“二世而亡”。秦灭汉起后,作《九章律》,将“德主刑辅”作治国之道。而后,唐朝总结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作《唐律疏议》,其中确定的“礼法结合”成为中国影响世界的治国之道。“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法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体系。”王树江表示,“法治体系”和前面讲的“法律体系”相比,又上了一个层次,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依法治国2.0版。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在对中国的法治进程作系统梳理后,王树江表示,礼法结合,则国泰民安;法治衰微,则国运不济、民生凋敝。法官、检察官既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对奉法强国作更深层的理解;也要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维度,增进法治自信。
  
  如何炼成自信的法检人?
  
  在传授了对法检人自信的理解,探讨了法检人自信的根本源泉是什么后,王树江还结合自己30多年的法官经历,分享了炼成自信法检人的方法,即思想观念上,要树牢现代法治意识;日常修炼上,要践行八句箴言。
  
  如何树牢现代法治意识?王树江总结了“一个习惯”“两个要求”“四个原则”。“一个习惯”就是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两个要求”就是保障权利和限制权力,“利”指向的是私权,“力”指向的是公权。“四个原则”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内人人自由、法律之外没有民主、法律之上没有权威。“司法是实现‘法律之上没有权威’的重要一环,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王树江神情严肃地讲道,法检人的自信最终一定要升华为司法的权威。
  
  如何践行八句箴言?王树江为八句箴言提炼了八个关键词——热爱、学习、实践、宁静、淡泊、清廉、孤独、理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此前,王树江已经分享了自信法检人的源泉,即爱国家、爱民族、爱司法事业,此处,他又作了一点延伸,即法官检察官要热爱司法事业,要信仰法律,因为有信仰的法律人,必定是自信而有尊严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法检人应该是法治的思考者和推动者,同时还是法律艺术的实践者。”在王树江看来,法官检察官唯有不断学习,才能有娴熟的技艺、广博的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王树江表示,法官和检察官除了要学习,还要付诸实践、终身躬行。用实践赋予理论生命,以理论让实践融入灵魂,进而炼就“有灵魂的生命”。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王树江解释说,法官和检察官的宁静不是要隔离公众、远离现实,而是要远离红尘的喧嚣与浮躁,远离俗世的龌龊与肮脏,不受外在滋扰而坚守初生本色、秉持入职初心、保持那份内心的宁静。
  
  名如柔浪拍堤岸,利似清风拂山岗。王树江看来,淡泊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不追逐名利,才能志趣高洁。他认为,淡泊的法官和检察官不诱于誉、不迷于色、不恐于诽、不惧于吓,心中装着公平正义,笔下断着是非曲直。
  
  胸中有志乾坤大,心底无私天地宽。王树江表示,法官检察官是在明镜之下扶危济困、贪贿风中清廉自守,不仅要行高于人,在众口毁誉中风标独立、志高行远,也要权集于身,在威压利诱下心如止水、坚守家园。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王树江看来,孤独不仅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力量,法官检察官耐得住孤独,才可在诱惑面前大义凛然,才可在威压之下义无反顾。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司法理性是以事实、证据为对象,在怀疑与否定的基础上快速准确实现确信的能力。”王树江表示,处理案件所需要的人工理性要求法官和检察官必须有冷静的态度、全面的认识、详细的分析、精准的判断、充满自信与勇气的最终裁决。
  
  从历史讲到现实,从国家讲到个人,从理念讲到实践。在两个小时的授课里,台下的学员们聚精会神地倾听,认真做着笔记。“希望大家对法治中国和法治意识有一个既宏观又微观的把握,同时能在此基础上,不断将‘热爱、学习、实践、宁静、淡泊、清廉、孤独、理性’融为一体、自我修炼,并最终实现政治能力的提升,可以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新局势、新常态、新问题时,做一个‘敢于斗争、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领军人’。”授课最后,王树江向学员们提出希望,作出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