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法院推进现代化诉服体系建设

  
2020-05-14 14:46:30
     



成都中院诉服大厅



律师使用“四川微法院”APP网上立案

  本报记者 刘冰玉 赵诗柯 文/图

  近年来,成都中院贯彻落实最高法“两个一站式”以及省法院诉讼服务实质化运行的部署要求,以保障人民群众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外服务群众,对内服务审判,在诉讼服务中心转型升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法院诉讼服务水平,深化“分调裁审”改革,创新诉讼服务模式,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成都法院推进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经验获得了中央、省、市相关部门及领导的充分肯定。2019年,全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播放了成都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全域辐射、便民利民》的宣传片,相关工作做法在最高法的《立案审判指导》《立案信息》上刊发。

  2019年,全市法院共办理线上线下诉讼事务183万件,同比增长26.25%。

  诉服中心新升级服务群众“零距离”

  2019年3月,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起诉被告宁某保险人代位求偿权纠纷一案,通过“天府智法院”网上办理,只用3天时间便解决了纠纷。

  记者了解到,“天府智法院”是成都天府新区法院(四川自贸区法院)在西部率先推出的移动智能电子诉讼平台,最快30秒可完成在线立案,1秒缴费,随时随地实现“点开微信打官司”,从而有效优化诉讼流程、减轻群众诉累、提升司法效能。

  法院诉讼服务水平的提升,离不开诉讼服务中心的转型升级。2012年10月,成都中院率先在全国法院建立诉讼服务中心,打造了“面对面”接件办件窗台、“心连心”服务沟通柜台、“手拉手”减负解纷前台、“实打实”缓解供需总台“四大平台”,完善三级线下诉讼服务体系,实现“一站式”办理。

  此外,加快科技与诉讼服务深度融合,打造的“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成功入驻“天府市民云”平台,建立了汇集158个调解组织和596名调解员的线上调解智库。构建集网上诉讼服务中心、12368诉讼服务热线、“阳光司法”APP、“网络理事”平台等为一体的线上诉讼服务网络,建立立案诉讼服务跨域办理机制,推动“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进社区,打通最后0.5公里,方便群众足不出户化解纠纷。

  目前,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运行近6年以来,累计已办理群众诉讼事务610万件,基本实现由立案窗口服务向诉讼全程服务的功能转变,由接力式服务向体系式服务的品质提升。

  工作布局新转变联动融通多元解纷

  去年,成都市锦江区劳动纠纷化解联调中心调解员苗春华突然接到区仲裁委工作人员的求助电话。原来,某公司经营困难,未及时给付员工项目提成,双方对抗情绪严重,仲裁部门无法顺利开庭。争议双方被引导至联调中心,苗春华将两人安排在不同的调解室,耐心听取双方诉求。通过调解员的明理释法,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据了解,锦江区法院联合区总工会、人社局、司法局、工商联,建立了以“劳动纠纷化解联调中心”为平台,柔性服务、高效便捷、多方联动的“一站式”劳动纠纷解决机制。各部门派员进驻“联调中心办公室”,由区法院选派1名正处级干部协调工作并配置3名人民陪审员担任特邀调解员,区司法局、总工会分别各自选配2名人民调解员和2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区人社局适时派员参与调解,打破了封闭运作、各自为战的调解壁垒。

  为实现工作布局从搭建平台向一站解纷转变,真正把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纠纷化解的“桥头堡”,成都法院充分吸纳各方资源和力量参与解纷。与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形成了“党政主导、综治协调、源头防范、诉非联解、多元共治、司法保障”的多层次纠纷解决格局,依托成熟完善的基层诉讼服务网点资源,助推诉源治理工作下沉至城乡社区。同时,充分利用行业调解、商事调解、律师调解专业优势,主动对接非诉解纷组织,会同司法局建立包含114个律所和612名律师的调解名册,在成都中院和18家基层法院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8家基层法院建成诉非对接中心。

  2017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公证处协同参与化解纠纷5780件,成功化解3024件。

  分流办案新模式服务审判提速增效

  对内服务审判,为法官办案减负,也是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的功能定位之一。成都法院以源头解纷、分流提速、简案快审、繁案精审为目标,借鉴医院“门诊部”“住院部”分流模式,建立了系统性、多层次繁简分流机制,大量简单案件通过诉服前台得以圆满化解。

  面对数量巨大、类型多样的案件,法院如何识别、区分其中的繁简程度呢?记者了解到,成都法院创建了“前台+后台”、主客观标准相结合的分层递进分流模式,立案前端运用信息化、清单式手段实现案件首次分流,做到按类分案、专门办理。在审判后端,专业审判业务庭凭借经验二次分流,将一定比例的简易案件移送至速裁团队办理。速裁团队再按照“简简案”的分流标准,在简案中甄别出更为简单的案件,实现案件三次精准分流。

  优化办案流程,是实现简案提速增效的重要方法。据悉,成都法院推动要素式审判,打造前台类型化审判团队,对类型化案件实现简案标准化审理示范模板,以主要流程的标准化和便捷化为核心,推动庭前准备简单化、开庭审理要素化、裁判文书简易化,大幅度提升了简单案件通过诉服前台就地化解的能力。

  诉服前台的快速解纷能力,也离不开整体的协调统筹推进。成都中院首先在各大庭成立了简案快审团队,实现案件在各大庭内部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待各大庭充分实践后,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速裁团队,将简单案件逐步集中由速裁团队办理,最终实现省法院确定的速裁团队办结案件比例不低于30%的要求。各基层法院直接在人民法庭或诉讼服务中心成立速裁团队,快速处理大量简单案件、类型化纠纷。

  据悉,2019年,全市法院受理案件44.8万件,结案率90.12%,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4.79天,二审受理案件增幅同比回落12.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