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王焰 文/图
5月9日,在岷江涪江发源地和长江黄河重要生态屏障——松潘,一场司法与行政深度协作、共护水生态的生动实践正徐徐展开。
松潘县总河长办公室、松潘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松潘县人民法院、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在松潘联合建立松潘县长江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工作机制。
松潘县人民法院与成都铁路运输第二法院携手发力,在松潘总河长办挂牌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松潘片区)水生态司法协同保护法官工作站”(以下简称法官工作站),于松潘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联合挂牌成立“松潘县长江、黄河流域‘十年禁渔工作’法官联系点”(以下简称法官联系点),以创新之举搭建起司法与行政沟通联络的“高速路”,进一步研究松潘县水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机制,合力提升大熊猫国家公园松潘片区河长制工作水平。
保护阵地前移:
法官工作站和法官联系点如何运行?
松潘,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生态屏障,其水生态环境质量不仅关乎本地生态安全,更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大熊猫国家公园(松潘片区)内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以及长江、黄河流域“十年禁渔”政策的严格落实,都对生态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次挂牌设立的法官工作站和法官联系点,正是司法机关积极回应生态保护需求的前沿“触角”。法官工作站犹如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司法审判的专业力量,一头接着河长制工作的具体实践。松潘法院、成铁二院将结合案件办理,适时参与河湖治理工作,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法律咨询、案件审理、法律宣传等服务,推动河湖治理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在具体工作中,法院将依托“法官工作站”和“法官联系点”,进一步打造修复基地和法治教育点,开展巡回审判、自然司法教育、法治宣讲、生态产业司法服务等活动,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强化警示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舆论环境和氛围。
“水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密切协作、同向发力。”松潘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县总河长办主任尚基斯甲说道,法官工作站和法官联系点的设立,不仅是司法与行政协作的一次有益尝试,更是对松潘县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一次创新探索,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搭建起了一个常态化、制度化的沟通联络平台。
协作联动升级:
联合保护点凝聚生态保护强大合力
在日常工作中,四方将定期相互通报涉河湖执法司法办案相关数据信息,在办案信息共享、重大线索互联、政策法规咨询及其他重要情况方面高效互联互通,打通涉河湖行政执法与审判信息间的“数据壁垒”。
通过工作站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对各方移送的执法信息、 案件信息和重大情况分类登记,逐一列明来源、违法情形、处理措施、办理结果等,并及时向移送单位通报反馈情况。
成铁二院党组书记、院长苏青说道,通过这一平台,司法机关将与行政机关共同研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推动河长制工作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
巡河路上的法治课:
"补植复绿+增殖放流"机制守护岷江源头
5月9日下午5点,夕阳西下,松潘法院、成铁二院法官们,与巡护员、环保志愿者一起,开始了一次“巡河行动”,今天他们要完成一项特殊任务:向海拔2850米岷江源投放齐口裂腹鱼苗。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不仅是岷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更是全球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的“核心走廊”。
巡河队伍行至一处浅滩,成铁二院副院长余琦突然停下脚步——河滩上散落着几个食品包装袋,她迅速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别看这些垃圾不起眼,如果被冲进下游岷江,可能威胁水生生物甚至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余琦解释道。
“每条小鱼都是生态链上的法治密码。”松潘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范文慧说道,每一尾鱼苗,都承载着司法守护生态的深意。
当最后一尾鱼苗消失在翡翠般的河水中,巡河队伍的背影已与雪山融为一体。在这片人与自然的共同家园里,司法的力量正如同静水深流,守护着万物共生的未来。
未来,以法官工作站和法官联系点为纽带,各方将进一步完善协同机制,凝聚保护合力,推动松潘县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向更高水平。这不仅是对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安全的司法护航,更是对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坚实构筑。在司法与行政的联动中,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山水将焕发更蓬勃的生机,这幅“多方共治”的画面,正是大熊猫国家公园探索司法与行政协同治理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