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成都未管所供图
高墙的冰冷隔绝自由,却阻不断血脉相连的牵挂。一场生死诀别,一次特殊帮教,当生命倒计时与服刑进行时相遇,监狱民警用司法温度为这对父与子重新缝合破碎亲情,坚定迷途者归家的信心。
杨某因触犯刑法被判有期徒刑6年,2022年被送入四川省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以下简称“成都未管所”)服刑。两年多来杨某的父亲长期忧思挂念儿子的改造情况。日前,杨父被诊断为癌症晚期,生命进入倒计时。
“是我没把娃管教好,他才犯了罪。”
这是杨父在病床上反复向亲友念叨的一句话。这个常年在外务工的父亲,用肩膀扛起全家生计,却只能在每年春节与儿子匆匆相见。在杨某犯罪后,极度自责的他,始终把儿子犯错归结于自己的管教缺失,最终才酿成悲剧。“是我,把娃的这辈子耽误了”。
近日,成都未管所民警观察到杨某总在休息时,反复展开一封似被泪水晕开,字字浸着墨染的信,发呆、叹息。杨某的管教民警唐荣通过多次观察、谈话后,杨某终于袒露心声,他时刻牵挂着父亲的病情。“以前总怪爸爸不管我,现在才懂他的难。我怕……连说声对不起都来不及。”
4月初,一管区值班室电话急促、紧张地响起,杨父用低沉乏力的声音向民警表达出,想见儿子最后一面的心愿,结合杨某入监服刑以来,改造积极,表现良好。经管区紧急研判,报所主要领导审批后,启动特殊帮教程序,为这对父子促成了AB门内温馨相拥。
杨父在生命的最后一程,对儿子唯一的叮嘱便是,希望他好好改造,重新开始。而这一次,杨某也提前将想说的话写了下来,红着眼念给父亲听:“爸爸,当病痛残酷真实地发生在你身上,我才终于醒悟原来你曾给我树立过如此坚强的榜样。本来,你和妈妈只需要再来会见我两次,我们一家人就能相聚团圆……爸爸,对不起……爸爸我爱您!”
帮教的最后,民警将剩余的时间留给这一家人,并为他们拍摄了一张定格温情时光的全家福,快门按下时,杨父努力睁大的浑浊双眼也终于有了一丝光亮。当前,杨某已坦然接受父亲离开的事实,并将父亲的叮嘱化为好好改造的前进动力。而这张珍贵照片,也将在杨某服刑期满时作为新生礼物陪着他回家。
在这场法治与温情同行的征程中,四川监狱民警始终坚信:教化冥顽既需要法律的刚性约束,也离不开人性的柔暖光辉。当公正执法与人文关怀共进时,我们将见证深切悔悟与自我救赎交织时,看见法治与亲情创造奇迹。我们始终坚信,让每一个破碎的归家期盼都能被守护,让每一次真心地悔过都能被托举,这正是监狱民警最朴素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