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足球好人”高雷雷:我在周游世界,我挺怀念马边

  
2025-05-06 09:30:42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贾知若

马边(马边彝族自治县)是个有趣的存在。

它曾是穷乡僻壤的代名词,也是古老的茶乡,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茶农们勤劳的双手,造就了飘扬的马边茶,并成为当地人重要的收入来源;它有精美的彝族刺绣,在全国人大代表、彝绣的省级非遗传承人乔进双梅的带领下,无数绣娘飞针走线,产品能卖到迪拜;它有丰富的矿产,并能及时赶上发展的风口,以其引进的四川蜀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磷酸铁锂厂项目而言,如今已能为国内知名车企提供不可或缺的锂电池核心材料;它还有得天独厚的烟火气,一碗闻名全川的马边抄手,玲珑剔透,足慰平生……

弹指间,山乡巨变。


高雷雷近照

若要言及马边的教育、体育,有一个人与之不可分割,那就是有“足球好人”之称的前职业球员高雷雷。13年前,这名中国足坛的“博斯曼第一人”在此间支教,他替父亲捐建了一所“麦田十小”之后,又为沙腔乡小学捐赠了一辆名为“雷雷号”的校车。时光荏苒,当记者再次联系上如今已是西甲西班牙人队青训教头的他时,收到的微信留言是——“是的,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回马边支教。马边应该是脱贫并且富裕起来了,但我还想回去带着孩子们踢球,告诉他们体育运动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觉得吧,中国无论城市还是乡下的孩子们,对体育的理解都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有可能的话,我会继续帮助他们”。

关于“雷雷号” 退役后“别当废铁卖掉吧”

“雷雷号”是一辆校车,最新消息,它将于2027年12月31日正式退役。

13前,从马边县城到沙腔乡,车程需两小时,乡下的孩子们每天走路去沙腔乡小学,最远者需要3个小时……这就是高雷雷当年要捐赠这辆校车的初衷,他想改变这个现状。当价值20万元的校车到货之后,在乐山车管所,因为校车涉及孩子们的安全,验车和上牌照的过程较其它车辆长得多,以至于高雷雷要在其个人微博上吐槽——“我捐了一辆校车给娃娃们,在乐山办手续一个星期还没办完!”


资料图

记者当年从事体育新闻报道,曾与摄影记者一同从成都赶往乐山,陪着高雷雷办校车牌照,去沙腔乡小学,历时近一周。翻阅当年的报道,印象最深的只有一句——“善良的人会相互吸引”。在乐山车管所,一位不知名的“车串串”听说了“雷雷号”的故事,主动免费帮起了忙,并在接听手机时得意地说:“你晓得不?我今天接了一桩免费的业务,那就是帮一个球员捐赠的校车办牌照!”而此前听说校车到货了却没司机开回马边县,一名位执A1驾照的成都朋友主动请缨。因为校车限速80公里,他花了整整8小时才开到马边!

“雷雷号”最终没有完全按照捐赠车的心愿运行,因为沙腔乡一带山路陡峭,为安全计,办好牌照的“雷雷号”闲置了一年多。2014年9月,正式发车的“雷雷号”选择了另一条路线——从红心桥到6公里外的劳动乡小学。“不管怎样,也还是好事。”高雷雷当年得知消息后如是说。

某种意义上讲,“雷雷号”就是高雷雷与马边之间最直接的纽带,得知校车快要退役之后,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挺舍不得啊,其实真的,我挺想把它保留好,最好别当成废铁卖掉。唉,我现在西班牙,要是在国内生活的话,没准儿把它运回北京,找个朋友的空地儿给它一放,然后弄个咖啡吧之类的。把校车打开,里边贴一些孩子们这么多年坐这个车上下学的照片,弄得温馨一点儿。有顾客来,那就喝咖啡、吃甜品,聊一聊过往,聊一聊公益和慈善,那不是挺好吗?可惜我现在生活在国外,不太现实。”

马边印象 “13年前就有改善了”

你的马边印象是什么?当年你为什么选择到马边支教?这是我给高雷雷的两个问题。未几,微信语音来到。

据他透露,2007年是第一次去马边,扶贫,并按父亲的心愿捐赠了“麦田十小”,当时非常震憾,还有这么穷的地方?!于是每年都会去扶贫、做慈善,大约每年捐30万元左右。2012年,因为高雷雷在北京开的餐厅也稳定运行,他也暂时性退役,惦记着的支教得以成行。“其实2012年的时候,马边贫困的情况已经有了改善,后来就更别提了,普通老百姓生活条件更好了呗,这也是后来基本没怎么去马边的原因。”

锦上添花远不如雪中送炭,这道理,高雷雷门清。

“我曾经说过我还会去马边支教,但最近几年确实没去了啊,那边还有一些朋友有时候会告诉我马边的发展情况,照片视频多了去了。已经脱贫了,咱就没必要老去麻烦人家了对吧,将来有需要的话,或者说我又回到国内的话,还是想去再看看的。”高雷雷说。

言及马边抄手,高雷雷赞不绝口。不过他讨厌相互吃请也是事实,当年有个有名的段子——2007年,高雷雷随同麦田计划相关负责人前来沙腔乡考察,到了大山里的一个村庄,当地人得知他们的来意之后,异常感激,当天晚上,在村干部的安排下,村民们杀猪宰羊,准备款待客人。饭桌边,6名穿戴彝族传统服饰的姑娘唱起了祝酒辞……高雷雷却有些怒了,原因很简单——“你们这样子,像是需要我援助的人吗?”

在群山深处,长期处于贫困“洼地”的马边彝族自治县,如今正上演着从脱贫奔康到产业崛起的精彩蜕变。依托国家定点帮扶与自身拼搏,马边不仅于2019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更在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走出一条“脱贫攻坚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的奋进之路,成为大小凉山片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

慈善与流量 “有的人没流量,就更值得敬佩!”

高雷雷的慈善观,用多年前他的一句话几乎可以概括——“我以前看见贫苦的人,随手给他100元,后来,我发现这样不行,100元他很快就会用完,如果我教他们如何去挣100元,这才是真正的慈善。”

13年前,在马边做慈善,很多时候他已经不用自掏腰包,因为他的义举已经带动了自己的朋友圈。只是还得做“监工”,要把每一笔捐赠款项都落到实处。2015年,挂靴后的他宣布复出,加盟西班牙乙级联赛的科尔内利亚队,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足球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既然有机会继续踢,我为什么不踢?对了,我在这里踢球的所有收入,我一分不要,全部用于捐建‘21球场’。”“21球场”当时已有9块,其中一块在四川。

在流量时代如何守住公益和慈善的纯粹性?这其实是个现实的问题。

对此,高雷雷称:“其实很难纯粹,拿我自己来说,毕竟是职业球员,当年分享一些经历的时候,包括有记者采访的时候,多少有些光环,就很难做到纯粹二字,对吧?很多人对流量这东西,有一种天然的饥渴,但我还是那句话,十几年前,我在山里做慈善的时候,也见过一些海外人士,他们在山里一扎根就是10年以上,帮助当地的孩子去上课,去学习,那时哪有什么流量啊?他们才是最纯粹的慈善者,不图任何回报,甚至不图面子,从时间的跨度来看,我觉得他们就是听从自己的内心,这样的人,比起那些捐赠数额上千万元、上亿元的人来讲,可能更加伟大。”

而对于中国足球,高雷雷的评价依然是“没戏”,很决绝。13年前记者曾经跟他聊起这个话题,结果引来了愤怒的回应——“恶心!因为在中国踢球,这种人际关系太多了,我不喜欢,这种环境无法让中国足球水平上去。”在神奇教练米卢执教中国国家队的时候,高雷雷曾经入选过大名单,但那之后他突然就在北京国安俱乐部失去出场机会……

回头再看,高雷雷并没有说错。他有一颗柔软的内心,但这并不妨碍他以“很冲”的姿态出现在中国足坛。

末了,谈及现状,高雷雷说:“我在周游世界,但我挺怀念马边。希望未来有一天,我还会回来支教。”

 

“看乐山·‘策马扬边’小凉山”大型新闻采访活动特别报道


版面图


今日马边


马边已建成生态茶园23万亩,全县14个乡镇均有分布。2024年全县实现鲜叶产量5.9万吨,总产值10.03亿元,实现涉茶就业(采摘、制茶)人数4.98万人次,农民人均鲜叶收入5970元;全县现有茶叶加工主体120余家,新改造提升加工厂房5个、占地1.2万余平方米,配套建设名优绿茶、夏秋茶生产线20余条,先后获得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产茶重点县、国际高山生态茶产区等荣誉称号。


马边引进四川蜀能矿产有限责任公司磷酸铁锂厂项目,让马边磷化工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使“老底子”焕发新活力。

“公司目前可以向市场供应高性能、高稳定性的磷酸铁锂材料,已取得比亚迪审厂认证,并使用在其高端车型仰望系列上。”蜀能矿产公司负责人介绍,自2024年8月份全面投产以来,市场订单稳定,处于满产满销状态,正奋力冲刺4万吨年度目标任务。同时,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该项目将马边的磷矿资源转化为锂电池核心材料,年产值超10亿元。


2015年,在马边政府扶持下,乔进双梅牵头成立合作社,以“零投入入股、零基础就业、零风险增收”模式发展彝绣产业,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技能培训超4万人次,带动近900名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人均年纯收入超1.5万元。


媒体代表在浮生农场体验马边特色农副产品。

(图片由乐山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刘祥玖 吴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