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梓潼县司法局供图
4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2025年法治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梓潼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何青同志在现场发布了《以良法善治护航守护红色热土——梓潼县健全“两弹城”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利用机制的实践与展望》报告,向全国分享梓潼县独特的法治建设经验。
近年来,梓潼县积极探索,运用法治思维构建起“依法保护、规范管理、科学利用”的红色资源保护新格局。有如下做法:
编制保护规划,赓续红色法治血脉。先后编制《两弹城旅游景区总体规划》《两弹城文物保护规划》《两弹城原九院院部旧址修缮与展陈方案》,明确“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三级保护范围,划定不可移动文物边界线,实现保护区域全域覆盖。健全红色资源内部管理制度,形成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制度体系,实现文物管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修缮收集,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先后投入修缮资金4.8亿元,完成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楼、院、馆等的修缮加固和风貌复原。开展“两弹一星”亲历者系列采访活动,组织编写《九院在梓潼之记忆》《九院在梓潼之印记》等史志资料,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渠道共征集包括邓稼先演算草稿、邓稼先使用过的书籍、原子弹爆炸二十周年纪念奖章、李英杰优秀党务工作奖章等珍贵藏品3500余件。
严格执法监管,加强文物法治保护。组建梓潼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依法开展文物安全定期检查和重要旅游时间节点专项检查,有效防范化解两城文物安全隐患和舆论风波。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被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广播电视总局授予“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基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理顺管理体制,筑牢红色法治屏障。明确“两弹城”保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四川两弹城博物馆、两弹一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职能职责。建立由文物修复、科技保护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业看护人队伍,加强对文物保护管理的培训、指导。近年来,建立由文物保护员、历史保护研究民间组织参与的民间守护人队伍37支,对不可移动文物点进行集体巡查、定点巡查、自主巡查共计1000余次,有效防止人为和自然破坏。
科学开发利用,擦亮红色法治品牌。打造以“两弹一星”精神教育、红色法治文化教育等为重点的六大理论教学模块,开发特色课程30余门、精品课程80余门。深挖法治内涵,建成了全省首个综合性、示范性红色法治文化教育馆,中国两弹城荣获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全省十大特色法治阵地称号。法治IP“邱小姐”被评为四川省十大经典法治IP。高质量举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主题活动,成立“两弹一星”红色文化传承联盟。推进“法治+文旅”,以红色法治文化教育馆为核心,打造“两弹一星”红色“法治+文旅”旅游精品线路,带动群众建设具有“两弹”文化特色的精品民宿,打造形成“两弹城”参观+农耕文化体验乡村旅游线路4条,常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
下一步,梓潼县将始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以法治之力坚决扛起两弹城红色资源管理保护利用的政治责任,努力打造全国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示范高地,为传承红色基因、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