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文/图
“身份证已办好,请按时间到街道办领取新的身份证。”4月17日上午,在西南民族大学警务服务中心,大三学生韦宾宾仅用20分钟就办好了新的身份证。而在两年前,她需要辗转前往辖区派出所才能完成这项业务。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四川省公安厅、教育厅联合推动的全省“高校警务服务中心(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四川省公安机关、教育部门和高校紧密联动,按照“一校一案"携手打造现代化警务服务工作平台,通过创新警务前置、多元共治模式,将国家安全教育、矛盾化解、法律服务精准嵌入高校安全治理体系,打造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校园实践样本。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139所高校警务服务中心(站)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并投入实体运行。
“黄牛票”风波里的法治课
警务服务“零距离”
17日上午,成都市武侯区公安分局政保大队民警毕语霞刚为一位新生办完户籍迁移手续,抬头便看见攥着手机在警务服务中心门口徘徊的另一名同学——大三的李骆意同学此刻正盯着“演唱会门票”的聊天界面咬嘴唇。
“同学,需要帮忙吗?”毕语霞起身问道。十分钟后,李骆意红着脸讲述自己找黄牛购买演唱会门票,黄牛收钱不给票的情况。“同学,我们警务服务中心有公益律师,她来帮助你好吗?”
正说着,法律咨询室的龙律师拿着笔记本疾步走来。这位从2024年开始驻校的资深律师,见证过学生被“校园贷”围困的泪水,也调解过校外兼职的纠纷。每周二、四上午,她的水杯都会放在这张办公桌上,如同某种安心的刻度。
“同学,真‘黄牛’是有票,面对求购者以高价倒卖获利,有些‘黄牛’没票,从开始就以能买门票事实上没票而骗取钱财,情况严重的话,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我可以帮助你。”龙律师向学生解释道,购票时务必擦亮双眼,通过正规渠道,切勿从黄牛处购票,更不要被所谓的“内部人员”和“特殊渠道”所迷惑。遇到所谓的“票务代理”私信,务必提高警惕。不要轻信点击陌生链接,以免陷入骗子的陷阱。
“在校内就能获得专业法律帮助,特别安心。”李骆意说道,还有我们的驻校民警兼法治辅导员穆亮警官,有问题随时可以找他。
记者了解到,四川省高校警务服务中心(站)建设以“标准化+特色化”为路径,在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等重点高校试点单位率先落地。2024年3月,西南民族大学武侯校区警务服务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室内面积300余平方米,按照治安防范、法治宣教、法律咨询、便民服务、报警求助等功能架构,设有服务大厅、户政业务窗口、法律服务工作站、调解室、安全教育宣教区、备勤室等功能区域。功能区整合推进信息化建设,拥有公安内网、公安天网、校园监控及校园网,“一校四网”全接入。6名驻校民警常态化提供户政、治安、证明等“一站式服务”,公益律师每周二、四到中心办公,为学生解答兼职维权、消费纠纷等法律问题。
近年来,四川公安充分发挥高校警务服务中心(站)桥梁牵引作用,体系化推进涉校涉稳风险防范化解。截至目前,全省高校警务服务中心(站)调解消除各类涉校矛盾纠纷820余起,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290余次,有力确保全省高校安全大局持续平稳。
银杏树下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
安全防线再前移
“国家安全涉及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物安全等20个重点领域。”西南民族大学总体国家安全观宣讲团成员、汉语言文学系大三学生马乌兰江正在校园内宣讲总体国家安全观。
宣讲团成员在宣讲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候,面临一个难题:怎么让讲的内容真正“入脑入心”?
“不如用更接地气一点。”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保卫部副部长何山提议。用情景剧和生活中的案例宣讲模式,让理论更接地气,也成为宣讲团广受欢迎的关键。
根据不同受众需求定制内容,宣讲团还创新宣讲形式。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保卫部副部长肖渝介绍,宣讲团根据不同受众提供定制化服务:在社区,以朗诵、宣讲、歌曲等形式演绎通俗易懂的国安故事;在校园,设计趣味游戏吸引学生参与。
“学校讲座里间谍活动、网络泄密等真实案例触目惊心,违法者也受到了严惩,让自己深知国家安全无小事。生活中,一定会从自身做起,提高警惕,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力量。”西南民大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大二学生杨熠晨说道。
截至目前,全省高校警务服务中心(站)在校共开展国家安全、思政教育、校园安全宣讲600余堂,推动国家安全理念入脑入心。
校园里的“枫警”筑牢安全堡垒
共绘平安“同心圆”
2023年12月,公安厅、教育厅密切协作,联合制定《四川省高校警务服务中心(站)建设方案》,明晰建设标准、运行机制、保障措施,明确工作内容、层层压实责任。
四川公安以构建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着力推动“一校一警”机制提档升级,聚焦高校突出风险问题,强化专业应对、做强机制协同、深化数据赋能,针对性做好风险预警、综合研判、突发应急处置等工作,有力确保平安校园持续稳定;构建完善局、校领导统筹指挥,政保、保卫部门日常指导的指挥体系,建强公安政保、派出所、高校保卫部门“1+1+N”专业化、专职化工作专班,实现力量整合、资源融合。成都、宜宾、乐山等地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三长进校”“四站四队”“五支队伍”等经验做法,进一步增强警校协同,实现乘法效应、倍增效应。
暮色渐浓时,警务服务中心亮起暖黄的灯。法治辅导员穆亮警官整理着今日的3份户籍材料、5起法律咨询记录,窗台上不知被谁放了枝新鲜的花朵。十年前校园里种下的那棵小树,如今已把花影温柔地覆满整个服务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