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崇州监狱供图
“儿啊,你闺女用玻璃划自己手腕了……”过年前夕,正在崇州监狱服刑的罪犯林某(化名)接到了母亲的亲情电话。电话那头,母亲哭诉着孙女的近况:林某正在读小学的女儿因长期缺乏父母陪伴,患上了心理疾病,甚至开始自伤自残。母亲的无助和孩子的绝望,像一根绷紧的弦,将林某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这通本应温暖的亲情热线,却让林某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与愧疚。夜深人静时,林某反复摩挲着女儿幼时的照片,他的思绪总是飞到女儿那张可爱的笑脸上,悔恨与无助几乎将林某淹没。
崇州监狱民警敏锐捕捉到林某的异常,便立即对林某展开个别教育谈话,对林某的家庭情况及现实表现情况进行全面收集,并上报监区矛盾纠纷化解委员会。
经过了解,民警发现,林某家庭情况复杂,多年前与妻子离婚,父母也早已分开,女儿长期由奶奶隔代抚养。“不能再任由他这样下去!”经监区研讨,决定通过亲情走访深入了解林某家庭的困境。
后来,监狱主管民警、监狱心理咨询师等关心关爱小组成员前往林某家中,带去了林某亲笔家书和录制的视频。信中,林某用真挚的文字表达对女儿的亏欠和对父母的感激,字里行间满是忏悔与感恩。家书和视频,如同一根纽带,将高墙内外的亲情紧紧相连。
监狱心理咨询师和民警耐心解答家属疑问,提供心理辅导建议,帮助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经过近三小时的面对面交流,民警与家属就如何帮助孩子达成一致,通过调整孩子的认知、避免负面情绪激化,促进其心灵成长和行为转变。临别时,林某的父母眼含热泪,紧紧握住民警的手说:“你们太有心了,太操心了,谢谢!”
亲情走访结束后,关心关爱小组就地召开座谈会,立即与地方相关单位沟通联系,共同做好对林某女儿的关怀后续工作,同时商定保持长期联系,组织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关心孩子的教育成长。监区民警将走访情况及时告知林某,转达父母对他的期望。得知民警的全心付出,林某流下了感激的泪水,表示一定踏实改造,争取早日回归家庭,弥补对女儿的亏欠。
时值崇州监狱2025年春季罪犯行为养成规范化成果展示前夕,林某主动找到民警,希望用自己的队列训练特长为监区出一份力。他动情地说:“曾经,我最害怕的是‘明天’。如今,我期盼每一个‘明天’,因为那是离家人越来越近的希望,更是新生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