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慧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喊你减肥”这一话题迅速登上各大平台热搜。在3月26日举行的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首次提请审议的《四川省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草案)》(下称《条例草案》)也明确了“体重管理”相关内容,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设体重管理门诊等,将2024年起启动的全省“体重管理年”活动成熟经验上升为法规。
《条例草案》共八章五十八条,除了引起热议的“体重管理”工作,还针对我省普遍存在的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膳食不合理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创设了许多亮点条款,如规范网络健康科普、保障特殊人群的用厕需求、在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设施设备、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健康管家服务、明确每年四月为健康四川活动月、建立居民健康积分制度,等等。
回应群众关心的健康科普、公共厕所布局等问题
近年来,一些乱用科学概念、专业术语的伪科普短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广为传播,鱼龙混杂的健康科普容易误导民众或引发焦虑。《条例草案》通过多项措施对此进行规范,例如,明确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通过卫生健康权威平台发布科学、准确、权威的健康信息;规范健康科普信息发布与传播,有关单位和个人公开发布或者发表健康科普文章、视频等作品,应当秉持科学精神,对作品内容负责,并注明作者及相关信息;加大监测和处置力度,规定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康信息监测机制,对发现存在误导或者可能影响健康的虚假信息或者不完整健康信息的,应当依法采取处置措施,及时予以澄清;激励引导医务人员在健康科普中积极作为,规定医疗卫生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主动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并将有关情况纳入绩效管理和职称评聘等。
省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唐文金在作《条例草案》说明时表示,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立法工作,《条例草案》在调研、起草过程中吸收了上海等省市先进经验和成都、攀枝花、眉山、甘孜、凉山等地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村社的基层建议,并通过代表家站广泛征求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为许多社会关切的健康问题“对症下药”。
例如,针对四川高盐、高油、辛辣的饮食习惯,规定教育、民政、卫生健康、疾病预防控制等部门应当对婴幼儿、中小学生、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和合理膳食指导;引导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低盐、低脂、低糖食品;鼓励全社会参与合理膳食行动,加强减盐、减油、减糖知识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认读等相关知识普及,推广使用健康限量盐勺、限量油壶等,促进公民科学健康饮食。
针对社会普遍反映的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公共场所入厕难、男女厕所比例不合理等问题,明确规定农集贸市场、大型商场、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公共场所应当根据人口密度、流量,合理规划布局公共厕所及男女厕位比例、第三卫生间数量,保障残疾人、母婴、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众用厕需求。
针对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数量较高,人流量大的区域易因运动、情绪激动或环境因素诱发心律失常的问题,规定机场、轨道交通站点、文化体育场馆、大型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以及必要的急救设施设备;加强对志愿者、保安员、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公共交通司乘人员等重点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心脏骤停抢救的“黄金四分钟”。
将卫生健康科学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工作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由于居民目前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吸烟、酗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由此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条例草案》格外注重激励个人主动参与自我健康管理。
比如建立居民健康积分制度,对居民参与健康促进、体育健身、健康管理等活动予以激励,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提供积分兑奖服务,以此引导激励广大居民主动学习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自我管理,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条例草案》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平台,由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健康管理师等组成健康管理团队,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健康管家服务”,将“健康管家”试点经验上升为法规并在全省全面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条例草案》有许多条款都传承了爱国卫生运动广泛深入动员群众的优势,彰显全民“共建共享”、“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动员全社会行动起来,全民参与、共担责任、共享健康成果。例如,在全国爱国卫生月基础上明确每年4月为健康四川活动月,全省集中开展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活动;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群团组织等的积极作用,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活动;鼓励开展健康村(社区)、机关、学校、医院、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等等。
“爱国卫生运动是党和政府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伟大创举和成功实践,健康促进是爱国卫生运动的延伸和升华,通过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普及,进一步巩固爱国卫生运动的成果。从《条例草案》的命名到各项规定的细化,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的科学理念始终都与基层治理工作相融互通,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形成大卫生大健康治理格局,致力于实现从只讲身体健康到人的全面健康,从过去主要应对传染病威胁到向以慢性病防治为主,从单纯环境卫生治理到全面社会健康管理,从关注重点人员、重点区域到关注全人群、全域全面的‘四个转变’。”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徐建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