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公益保护 以检察之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25-03-13 15:56:57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慧

全省检察机关起诉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400余件,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400余件,起诉侵犯商标权案件200余件……3月13日,在省消委会第六届委员会四次会议上,省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邓迎辉围绕全省检察机关认真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介绍下一步工作安排。

回顾2024:

剑指危害消费者生命健康、个人信息等不法行为

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聚焦“公益保护”,着力维护市场秩序,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反电信网络诈骗、农产品质量安全、无障碍环境建设等领域办理了一批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取得良好办案效果。

维护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药品消费安全,保障消费者生命健康权益。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起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400余件、1000余人,从中发现危害消费者人身安全线索作为公益诉讼案件办理。

加强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特殊群体消费者权益保护,助力提升消费体验。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惩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起诉100余件、400余人,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400余件,依法追溯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渠道,同时加强特殊群体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确保消费过程放心、舒心、安心。省检察院针对巴中、南充、宜宾等地发生多起电信业务从业人员及代理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问题,督促主管部门加强监管,从源头上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全省涉诈手机卡数量环比集中整治前下降40.7%。

推动整治欺骗、误导消费者行为,维护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市场环境。2024年全省检察机关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起诉侵犯商标权案件200余件、600余人。针对商标标识使用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探索办理了一批公益诉讼案件,为“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峨眉山藤椒油、天全“鱼子酱”、苍溪红心猕猴桃、青川黑木耳等地理标志农产品提供法治保障。

展望2025:

检察助力预制菜、川酒川茶等行业规范发展

下一步,全省检察机关将按照省委、最高检有关要求,自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着力做优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检察工作。针对人民群众舌尖安全需求加大办案力度,重点关注社区团购、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涉食品安全问题,对预制菜行业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侵害消费者知情权、违规添加成分、标准不健全、产业链缺乏监管等突出问题加强监督,遏制处方药、麻醉药品等药物滥用现象,推动解决互联网诊疗中存在的非法行医、违规诊断、过度用药、虚假宣传等公益损害问题。

积极服务质量强省战略。加大假化肥、假种子等危害农资安全案件办理力度,推动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管理,促进乡村振兴。开展川酒产业保护专项行动,加大针对打着“特供酒”“内部酒”等旗号制假售假、欺骗误导消费者行为的监督整治力度。探索川茶种质资源保护,维护茶树遗传资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提升川茶品质的稳定性,推动川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持续助力提升消费体验满意度。结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围绕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探索检察履职服务大局切入点。分析研判消费环节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深层次问题,加强刑事检察和公益诉讼检察融合履职,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关注残疾人、老年人、妇女等特定消费者群体权益保障、聚焦商场、医院、车站等特定场所,持续深化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强化信息交流无障碍监督,着力消除用餐、看病、坐车等事关民生的“数字鸿沟”,积极营造安全、放心、舒适的消费环境。

积极融入社会治理体系。与省消委会加强配合,持续深化协作,提升办案协作、支持起诉工作质效,切实维护不特定消费者合法权益。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