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要在事上练 评价要从事上看

  
2025-03-03 12:54:25
     

近日读到余华的一篇文章,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用先入为主的方式去阅读文学作品是错误的,伟大的阅读应该是后发制人,那就是怀着一颗空白之心去阅读……假如文学的各类叙述品质已经完成了固定了,那么文学的白血病时代也就来临了”。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干部工作,判断一个干部是不是好干部,也不能先入为主,必须放到事上练,评价要从事上看。

高学历是干部的加分项,不是“万能标签”。近几年,大量的高学历人才极大地充实了年轻干部队伍,也让干部队伍学历结构更加优化。但我们也看到,一些高学历年轻干部顶着名校光环和学历身份标签,进入体制只为“升级”,一门心思研究“升迁之道”,态度上年轻气盛、心高气傲,能力上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好,行动上重在为人处世、不屑踏实干事。同时,一些单位对高学历干部的引导不够,先入为主地认为高学历就是高能力,高学历就是真本事,将年轻干部按照学历、学校划分层次。这些做法严重影响了其他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也违背了干部培养“干”的本质。毋庸置疑,高学历人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理论基础,要用好高学历干部,应当取其所长、补其所短,既要充分发挥其政策理论研究能力,也要以实实在在的基层锻炼、群众工作培养其实干本领,真正让高学历干部成为优秀典型、实干先锋。

好平台是干部的“练兵场”,不是“保险柜”。核心部门成长更快、关键岗位进步明显,这似乎已经成为共识,对于这种共识,一些初入职的年轻干部简单的认为:只要进入核心部门,个人成长进步就“平步青云”了。这种错误的认知一方面是由于只见其表、未见其里,另一方面还来自于一些单位提拔任用“论资排辈”、评先评优“流动排队”的不良导向。事实上,核心部门、关键岗位本身就意味着工作更繁重、责任更重大、付出也更多,本质还是“干”的更多。要纠正“保险柜”认知,就要建立以实干实绩为目标、共性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和用人导向,比如,跟兄弟县区同类系统单位的干部比,而不是只跟本地区其他系统单位的干部比,就岗位看成绩而不是就单位看成绩,让做样子、等时间、攒资历的干部无处遁形,让出成果、有实效、群众呼声高的干部有所获得。

实干永远是好干部的“金字招牌”。能不能干事,善不善成事,是评价干部最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原则。当前,正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攻坚时期,要把干部精准匹配到岗位上、事情上,通过干一件会一件的实干、干一件成一件的实绩,培养干部成长成才。

(任航兮)

编辑:王硼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