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故事|科学“解梦”,从心牢到新生

  
2025-02-26 17:27:13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省女子监狱供图

“你就自己好好坐牢吧,我们不会再管你了!”梦中女儿的一句狠话将省女子监狱罪犯布某惊醒。一个梦境,让她再次跌入改造低谷……

解心锁先识心结

布某,50岁,因犯故意杀人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初入狱时,布某一度因为找不到改造立足点,陷入自暴自弃的境地。在省女子监狱民警长期地坚持疏导下,她逐渐找回了改造信心,并积极投入改造。但如今临近刑满释放,布某再次陷入“心理怪圈”,频繁被噩梦惊醒,改造再次跌入谷底……


她的异常表现,很快就被细心的民警捕捉到。民警主动介入找她谈心,试图为她排解内心的阴霾。可是,在谈话过程中,布某始终低垂着头,眼睛死死地盯着地面,无论民警们如何耐心询问,她都沉默以对。

连续几次的谈心谈话都未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布某的心理状况让民警一直揪着心:如何走进布某的内心世界帮助她找到症结,重建改造信心?民警一方面立足布某近一年改造情况着手分析,梳理挖掘其改造困境的成因,另一方面根据梳理出的成因逐条与布某沟通、试探,层层抽丝剥茧下终于让布某的心结浮出水面。

融坚冰需用真情

心结起源于可怕的梦境。在梦中她被家人所抛弃,陷入无边黑暗与绝望,而梦境带来的恐惧太过真实,让布某坚信这是老天给她的不祥预兆。随着刑满释放日期临近,布某被出狱后无处可去的恐惧感所淹没,逐渐陷入自暴自弃的“心理怪圈”。

心结成因浮出水面,监区即刻召开会议组建工作小组,为布某制定矫治方案。

矛盾化解小组双管齐下负责为布某“解梦”。心理专职民警深入探寻布某内心,构建出精准的心理画像;主管民警仔细查阅档案,调取亲情电话记录和会见资料,全面梳理汇总信息,建立改造画像。


在精准画像的支撑下,监区利用重要节日主题活动,鼓励布某积极参与其中,在与他人的正常交往互动中打开内心;心理民警立刻跟进,及时给予布某心理支持与引导,助力她在监区活动中重新找到改造立足点。

架起亲情“连心桥”

亲情,是穿透黑暗的一束光。要真正让布某重拾改造信心,把“噩梦” 变希望,亲情是唯一的“解药”。经了解,布某的家人远在大凉山,路途遥远,前往监狱会见十分不便,所以很少来探监。尤其是她挂念的女儿因怀孕生子,很长一段时间都没能来看望。

监区在仔细考量布某的现实改造困境后,依照相关规定流程,依托亲情帮教平台与布某家人取得了联系,试图以亲情的力量激发布某的改造动力。民警向其家人介绍了布某的改造情况、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后争取到了布某家人的支持与配合——他们愿意积极配合民警教育引导布某,并为布某录制了视频家书,传达千里之外的牵挂。看到家人的视频,布某激动不已,一个劲儿隔着屏幕和他们打招呼,还热情地向民警介绍:“这是我女儿,这是我家儿子。” 听着家人一句句暖心的话语,布某真切感受到了家人的思念与接纳,不善言辞的她,不停地向民警鞠躬,以表达内心满满的感激之情。

梦解了,布某的改造重新回归正轨,此刻的她正朝着家的方向稳稳地迈进……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