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慧
1月24日,记者从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大会秘书处议案建议组获悉,根据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的议案截止时间,截至2025年1月22日中午12时,大会秘书处共收到议案24件。
24件议案内容均与立法工作相关,涉及促进律师行业发展、公平竞争、城市供水、卫生健康、电梯安全、家庭教育、网络安全、养老服务、失业保险、耕地保护等多个领域。
关键词1 法治化营商环境
樊斌等12名代表提出,法律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其发展状况是对经济社会、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反映。四川律师行业发展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但还未有相应的制度予以支持。为推动律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法律服务更好地融入社会各层面,切实保障人民权益与社会正义,建议制定《四川省律师行业发展促进条例》,对律师行业发展、律师执业保障、法律服务市场的规范、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
张睿等10名代表提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2021年我省出台《四川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24年国务院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影响公平竞争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和现象一定程度仍然存在,公平竞争审查办法、具体程序、处置追责等规定也不够细化。建议制定《四川省促进公平竞争条例》,从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公平竞争环境建设、公平竞争行为、公平竞争审查、公平竞争监督管理等方面予以规范,为我省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关键词2 民生保障
陈维亮等11名代表提出,养老事业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长治久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有关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而作出的相关部署和安排,进一步健全全省居家和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和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议制定《四川省养老服务条例》,对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扶持保障、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等进行规范,为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唐青等10名代表提出,《四川省失业保险条例》自2001年10月1日施行以来,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防失业和促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近年来有关法律、政策的调整,部分规定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实施中问题矛盾日益突出。建议修订《四川省失业保险条例》,重点从制度功能、适用范围、缴费费率、基金支出、保障水平、受益对象、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修改完善。
温雪倩等26名代表提出,婚假是劳动者的法定假期,也是重要的劳动权益和福利待遇。人民群众对延长婚假的呼声越来越高,全国多数省市已通过修改地方性法规明确延长婚假,以鼓励适龄婚育。近年来,四川省的结婚登记数量持续下降,建议参考其他省市做法,修改《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延长我省婚假时间,用法律规范来保障落实婚假期间的待遇和权益,以顺应社情民意、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推动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曾文忠等10名代表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慈善事业是一项全民的事业,必须充分激发全民的爱心、调动全社会的热情,使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为更好发挥慈善事业对助力社会公平公正、推进共同富裕、保障社会永续健康发展的作用,建议制定《四川省慈善条例》,细化相关部门的规范管理职能,对慈善组织认定程序、应急慈善、领导监督等内容进行规范,推动社会主义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
曾文忠等10名代表提出,公共资源交易涵盖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等众多领域,其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公平竞争以及政府公信力。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确保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各项政策举措得到长期、稳定、有效的贯彻落实,形成政策与法律规范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建议制定《四川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明确交易平台、交易程序、交易信息公开、交易监管、法律责任等内容,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有力的交易体系,为我省公共资源交易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关键词3 工农业发展
陈维亮等11名代表提出,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作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的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相关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省工业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促进工业体系优化升级,建议制定《四川省新型工业化促进条例》,在体制机制、规划布局、促进措施、要素保障、政府职责等方面作出规定,有力服务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曾文忠等10名代表提出,开发区是四川省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承载地,是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确定的“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我省1996年出台的《四川省开发区管理条例》对加强开发区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条例已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建议修订《四川省开发区管理条例》,解决开发区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更好地实现开发区高水平开放,以法治引导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曾文忠等10名代表提出,成都平原作为粮食主产区,长久以来孕育着丰富的农产品,不仅保障本地粮食自给,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粮食安全的关键依托。为了更好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等耕地保护任务,建议制定《成都平原耕地保护条例》,贯彻落实相关上位法,精准契合成都平原耕地特性,对耕地规划、耕地用途管制、耕地保护、监督管理与执法等内容进行规范,确保政策红利切实惠及每一寸耕地。
曾文忠等10名代表提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促进农业机械化,开展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对于解决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以现代化生产方式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制定《四川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对提升粮食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丘陵山区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面作出规定,为我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4 基础设施建设
陈维亮等13名代表提出,随着全省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供水需求的持续增加,《四川省城市供水条例》的一些内容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建议修订《四川省城市供水条例》,在强化政府监管职责、健全用水管理制度、规范供水市场秩序、促进节约用水和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进行完善,推动更好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全省城市供水事业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陈维亮等12名代表提出,公路桥梁隧道事故的发生会严重危及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全面加强我省公路桥梁隧道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防控公路桥梁隧道重大安全风险,保障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建议制定《四川省公路桥梁隧道安全管理条例》,对我省行政区域内的公路桥梁隧道的规划、建设、运营、养护、通行管理和安全保障等工作进行规范,明确各方责任,推动相关体系建设,提高安全管理服务水平,为保障全省公路桥梁隧道设施完好和安全运行提供法治保障。
陈维亮等10名代表提出,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加快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作出部署安排。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依法加强我省水网建设和管理,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的问题,建议制定《四川省水网建设管理条例》,对我省水网区域内水源调配、供用水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养护、水污染防治等予以规范,依法推动构建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关键词5 卫生健康
陈维亮等10名代表提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动我省卫生健康现代化进程,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建议制定《四川省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细化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对治理理念、工作机制、法律责任等进行规范,为我省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陈维亮等11名代表提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我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建议制定《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条例》,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健全完善我省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政策法规。
曾文忠等10名代表提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是保障和维护人民健康的必然要求,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内在要求。我省地理环境复杂,人口分布不均,少数民族众多,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建议制定《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条例》,对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完善疾控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等内容进行规范,为我省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筑牢坚实的制度防线。
赵勇等11名代表提出,血液短缺问题严重威胁广大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省《四川省公民献血条例》于199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历经28年,在实践中需要与时俱进。建议修订《四川省公民献血条例》,借鉴外省经验,结合四川实际,着力解决目前血液供给短缺的突出问题,为有效推动我省献血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关键词6 电梯安全
陈维亮等10名代表提出,据调查,截至2024年9月底,我省共有电梯50.21万台,其中使用15年以上有2.4万台。电梯事故一旦发生,会造成居民严重的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保障公众乘坐电梯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建议制定《四川省电梯安全条例》,结合工作实际,对电梯生产和经营、使用和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规范,为公民乘梯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曾文忠等10名代表提出,电梯安全直接关系到百姓生活和民生福祉,是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重要热点问题。当前,我省居民住宅老旧电梯总体呈现基数大、增长快、服役长的特点,潜在的安全使用风险越来越大,电梯安全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建议制定《四川省电梯安全条例》,规范电梯的生产、安装、维保等各个环节,明确各方责任,构建电梯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推动电梯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7 文化教育
陈维亮等12名代表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就家庭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必须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上位法有关要求,建议制定《四川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促进我省家庭教育健康发展,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为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提供法治保障。
曾文忠等10名代表提出,地名是城乡治理的基础信息,也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近年来,随着我省城市化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地名管理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影响城市形象、文化传承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现行省政府规章《四川省地名管理办法》于1987年颁布实施,距今已37年,在应对我省日益复杂的地名管理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为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议将《四川省地名管理办法》提升为地方性法规,命名为《四川省地名管理条例》,增强其法律地位和效力,同时对地名命名更名程序、地名标志管理、地名文化保护与传承、地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等内容作出规定,为我省地名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关键词8 维护安全
陈维亮等14名代表提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于2024年11月1日施行。为适应新时代新征程新形势下应急工作的需要,建议制定《四川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贯彻落实相关上位法要求,固化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将我省已有的省政府规章上升为地方性法规,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中应急处置措施,全面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能力,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陈维亮等10名代表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为了保障四川省域内网络空间安全,维护省域网络空间主权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建议制定《四川省网络安全条例》,在网络安全支持与促进、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等方面作出规定,为维护我省网络空间良好生态提供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