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观两会·建言㊶|省政协委员秦海、李建兴、张光伟、张国华:“以新促质”驱动高质量发展 筑牢新质生产力“法治基座”

  
2025-01-22 14:50:39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科技成果转化及其产业化、市场化,涵盖科技、市场、金融、管理、行政、司法等多领域,涉及产、学、研等多主体。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还存在一些难点和堵点问题,主要表现在政、产、学、研、金、服、用彼此信息不对称、协同机制不健全、同向发力不同步等方面,相当数量的科技创新成果“养在深闺人未识”。

今年省两会期间,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秦海,省政协委员、眉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九三学社眉山市委会主委李建兴,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地方政协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张光伟,省政协委员、中国五冶集团总法律顾问张国华联合提案,关于以驱动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推动产研融合制度创新提升。

他们认为,目前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

一是在政策引导方面:负责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两端的管理部门,在职责分工、考核约束、激励政策等方面的衔接互通机制还有待完善,政出多门系统性不够和服务产业导向性不强的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二是在产学研对接方面:企业端,由于信息不对称,产业发展的需求不能及时有效传导至科研机构与高校;由于企业重视短期绩效,不愿意承接风险较高、不确定性较大的早期科技成果,制约了一些前景好、质量高的前沿性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端,科研考核以学术论文、奖项等指标为主,市场需求导向性不强,存在研发不面向应用、成果不适应需求、企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一些高校内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机构与科研处、科技处、科技园管理办公室等原有科研管理部门“套牌”运作,缺乏独立的成果转化专业服务团队,市场化、专业化的成果管理和应用对接能力还有待提升。

三是在服务支撑方面:从精准匹配需求、成果转化指导、法律政策咨询、知识产权管理以及投融资等方面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有待培育发展,既懂科研又懂市场,兼具政策、法务、谈判、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知识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也有待强化。

四是在配套机制方面:专业化建设、市场化运营、开放式服务的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还在建设完善中,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方面还有差距;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还不健全,产业化导向不强,专利转化率、高质量成果产出能力还不够高,尤以高校为最;促进技术成果转化的法治保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需要进一步解决专利发明人、专利权人、专利转化经理人、投资者等的后顾之忧。

综合上述问题分析,他们在联合提案中提出:

一、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链上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工。

一是要尽量减少重叠性、重复性审批与工作。二是要以更有利于专业化建设、产业化孵化为目标与导向,进一步优化中试评台建设等重点工作分工。三是要加强产、研两端互审机制,也即,研发端科研立项审查组成员要提高产业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比例,产业端的技术创新立项审查组成员要提高研发端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比例。

二、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与科研立项管理机制。

一是围绕可转化、实用性目标加快推进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将“成果高质量转化”纳入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二是完善科研项目立项审批机制,在科研立项前先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和审查,并纳入综合评定指标;三是建立完善专利申请立项实用性评估制度,实用性评估不通过,不予立项。

三、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服务体系建设。

聚焦“1+N”中试研发平台体系建设尽快出样板显成效;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全链条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创新知识产权融资和财政专项基金支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公共服务平台和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的培育发展,加强培育既懂科研又懂市场,兼具政策、法务、谈判、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知识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服务人才队伍;推动建立四川省研究生院,解决人才引进和流动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

从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科学谋划、共创共享等角度进行制度化深耕,稳定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定预期,包括合理划界职务与非职务科技成果、积极研究专利成果的非资产化管理路径、加强专利发明激励、规范专利价值评估、维护专利转移市场秩序、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等方面。

五、着手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联合工作机构与机制建设。

要树立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和工作闭环理念,加强不同环节协作和动态调整;坚持未雨绸缪抓前端,坚持合力借力抓保障,推动建章立制系统性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相关问题;要从更有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事前审查与事后对接的角度指定牵头部门,联合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国资委、省工商联、省法学会、九三学社等共同委派人员组成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联合工作机构,以工作例会、部门联席会议等方式围绕两个视角,立足两端发力,研究政策、健全机制、统筹谋划、推动工作,并为省科委决策部署提供支撑和依据。

编辑:夏修露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