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省应急管理厅供图
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经济大省,拥有全部工业大类,安全形势异常复杂,同时面临灾多灾频灾重灾急的严峻考验,各类自然灾害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新思路来破局突围。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2024年,围绕构建应急管理职业共同体这条“主线”,四川依托“三统”(统一思想认识、统筹力量资源、统合路径方法)和“四化”(清单化、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着力提升本质安全、灾害防范、科学应急、基础保障、队伍管理“五大能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围绕“一条主线” 集聚合力增动能
德阳什邡市蓥华镇位于什邡市西北部的龙门山中段,地处龙门山中央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存在发生地震、森林火灾、地质灾害、洪水灾害的风险。为整合救援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蓥华镇专职消防队驻扎在什邡市应急局救援大队内,日常共同出操训练,按照职能职责开展救灾救援,需要时双方给予支持配合。
“两支队伍日常同吃同住同训练,救灾救援中各有侧重,但双方都相互支持配合,极大地提高了救灾救援效率。”什邡市应急局救援大队大队长乔道军介绍,两支队伍虽然隶属不同部门,但生活和职业已相互交融,形成一体。
德阳机制的探索尝试源于省上的谋定而动。2024年,面对不同行业领域可能出现新安全风险挑战,新业态、新产业存在诸多不确定、想不到、管不住的风险,四川找准了多部门高效协同工作的发力方向。
找准“出路”,得从先进理念入手。在2024年年初的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构建应急管理职业共同体这个全新理念被首次提出,它也成为了今年四川应急管理工作打法的“一条主线”。
相关部门已有所行动。以统一思想认识、统筹力量资源、统合路径方法为抓手,四川省应急管理厅联合消防救援、森林消防、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地震五部门构建“目标同向使命共担、体系同构发展共促、资源同享力量共用、行动同步安全共治、队伍同建荣誉共勉”的应急管理职业共同体,从建立协同机制到开展联合整治,从共同研判风险到预警信息共享,全省应急管理系统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共同使命追求,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不断深化合作。
依托“四化”手段 规范程序强实施
“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就像我们的‘千里眼’。”广安市邻水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杨博文口中的“千里眼”是该县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的智慧应急指挥平台,该平台大屏幕上实时展示企业各重点区域在线作业情况,工作人员紧盯智慧应急指挥平台,时刻监测企业安全生产情况。一旦发生风险,指挥调度信息可以实时直达企业,大大提高了应急响应速度。
科技赋能,让安全更显“智感”,广安不是个例。一年来,紧盯目标任务,四川着力充实制度工具箱,有力有效打出“组合拳”,推动工作保障智能化就是其中“一拳”。
“风雨未来人先到,救援抢在成灾前。”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四川着力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辅助指挥决策、应急救援等业务水平,努力实现全息录入、全景应用、全能计算,加快推动应急管理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升科技支撑保障能力。目前,四川建强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整合对接48个部省业务系统,建设标准统一、共享共用的数据基座,形成321小类3.79亿条标准数据资源,建立企业、工业园区、救援物资库、救援队伍数字档案,让风险防范更主动,应急准备更充分,应急救援更高效。
“叮铃铃……”1月2日下午,警铃声突然响起,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当日值班员邓渊赶紧停下手里的活,拿起电话,“您好,这里是应急指挥中心……”
作为应急管理厅的“中枢神经系统”,应急指挥中心是一个快节奏运转的部门。一旦各地有突发事件,都会第一时间上报到这里。自然,高效的工作效率是关键所在。
如何确保信息处置高效?应急指挥中心有自己的一套法则。“当灾害事故信息报送上来,我们要先进行预报预处,报值班厅或处领导,核实信息、检索舆情,再将信息发给相关业务处长、提醒报分管厅领导、厅长,然后分析研判属地上报情况、相关部门动态、森防或消防出动上报情况,视情电话报部省。”邓渊说,这样一套流程化操作被固定下来形成灾害事故信息首报处置流程图,每一个应急指挥中心人员都将它烂熟于心。
抓事前,优事中,盯事后,成为每项应急处置工作的流程指南。事前做好源头防范、风险管控、应急准备、监测预警,事中做好事态研判、信息报告、决策部署、组织指挥、舆情引导,事后做好恢复重建、复盘总结,才能做到有急能应、应后能进。
“四化”工作成绩,数据是最好的说明。一年来,四川理顺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清单化、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建设,系统梳理职责任务490余项,形成业务标准140项、流程120项。
提升“五大”能力 防范应对更高效
“这个政策确实不错,给我们煤矿安全生产和正确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方法。”在记者采访的最后,达州市大竹县堡子煤矿矿长表达了对“一矿一策一专班”的安全监管模式的认可和感谢。
感谢的起因是该煤矿曾因安全管理不善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在实施“一矿一策一专班”后,大竹县为该煤矿组建了一个由县级领导挂帅的安全监管工作专班。专班成员不时深入煤矿现场,对煤矿的生产、建设等环节进行了全面检查,针对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措施和“一矿一策”个性任务清单,并加强与该煤矿的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点问题。
这是四川提升“五大”能力之一本质安全能力的一个缩影。不难发现,职业共同体这条“主线”贯穿其中。
今年8月,应急管理厅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四川局深化实施“一矿一策一专班”重要举措,按照“将专班做实、将方案措施做专”的要求,两部门组织人员逐个市(州)进行工作指导,在全省共性任务清单的基础,形成了每一个煤矿的个性化对策措施。
这样的行动同步、安全共治,还体现在聚焦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国家矿山局四川局局长兼任厅党委委员,推动完成市(州)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本级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行政主管交叉任职上。
安全生产只是小切口,融合也在别处,因为应急人的战场绝不是单线单点。3月15日,甘孜州雅江县呷拉镇突发火情;7月20日凌晨,雅安市汉源县马烈乡新华村因暴雨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8月3日3时30分左右,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姑咱镇日地村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在火与水交错中,一场场急如星火的搜救行动就此展开,救援主角是应急、消防、森防等多支救援队伍。
“灾多、灾频、灾重、灾急是四川常态,应急需要与森林消防、消防、地震等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日益复杂的风险挑战。”此言非虚,也是实践所在。
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2024年,四川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为牵引,统筹调度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参与抢险救援2875人次。与此同时,“一盘棋”统筹应急救援行动也在进行,还取得不错成效。
——出台《四川省应急救援行动安全通则》,强化救援期间统一指挥,妥善应对雅江“3·15”森林火灾和汉源“7·20”、康定“8·3”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稳妥处置自贡“7·17”重大火灾事故、乐山“8·21”煤矿事故。
在应急救援和灾害防范过程中,四川既系统谋划,也不弃微末,后方的保障建设没有落下。12月26日上午,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项目建设交接工作座谈会举行,标志着国内首个审批立项、开工建设的国家级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即将开启运转投用。
从一片空地,到设施齐全,从一纸蓝图,到建筑拔地而起,西南区域中心实现了精彩蝶变。
改变,往往从细节开始。2024年,一些细节蕴含深意:牵头编制应急口申报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项目55个;建立健全基地资源共享机制,推动省应急救援总队基地和6个省级区域应急救援基地投入实战使用;加强基层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全省3101个乡镇(街道)以单设或合设的方式建立应急消防管理机构,建成719个区域性中心乡镇消防站;强化部门、队伍之间装备优势互补,差别配备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抗洪抢险、水域救援、地震地质灾害救援、综合保障5大类127906台(套)。
这是四川2024年提升灾害防范能力和基础保障能力的缩影。走在前头,挪移之间,“五大”能力提升镌刻着四川在应急管理领域的求索争先,同题共答、同频共振让统分结合、防救协同、上下联动成为现实。
立足新起点、展现新作为,四川应急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紧扣“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努力化解一个又一个重大风险、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