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慧 李欣璐 张磊 夏菲妮 周靖 李季
1月20日上午,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成都庄严开幕,并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省长施小琳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及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严格规范执法行为”等法治元素,成为政法界、法学法律界和律师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感触颇深的热议话题。
一年来,法治四川底色更加鲜明
【报告点击】
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5件,制定、修订和废止省政府规章9件。出台《四川省行政裁量权基准管理规定》,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推出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十二项举措”。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6万件。省政府接受人大法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按规定报告和通报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新展望】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开展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拖欠企业账款、侵害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涉企违规收费罚款、涉企执法检查“五个专项治理”,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推进法治四川建设。完善行政立法工作机制,推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坚持依法行政,健全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改革,加大行政复议监督力度。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推行“一目录五清单”精准高效执法,深入整治“小过重罚”“机械执法”等问题。加强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支持成都建设国际仲裁机构。健全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实体、热线平台融合发展。
【代表委员声音】
“报告全面反映了省政府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反映了加强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效,反映了强化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的工作成果,包含了很多法治因素,感觉通篇‘写着’法治,法治支撑有力有效。”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省法学会副会长郭彦告诉记者,报告中提及的法治元素令他印象深刻:譬如,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侵害老年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各种犯罪,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出台全省行政裁量权基准管理规定,常态化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促进了严格规范文明执法。
省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副监事长、发现律师事务所主任罗毅告诉记者,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依法行政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积极出台各项措施,为市场主体创造了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了市场的创新活力。特别是省政府通过“立法、执法并重”,深入整治“小过重罚”“机械执法”等政策举措,让全省广大市场经济从业者感受到了执政的刚性力度和人性温度,“获得感”与“归属感”显著增强。“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期待新一年政府继续针对市场经济主体发展的痛点、堵点因势施策,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设,加快数据保护、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立法工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我建议,应重点制定、完善民营经济促进法,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同时要打通民营企业维权过程中律师等第三方机构的履职堵点,免去民营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罗毅说。
“一方面,报告指出‘民间投资是经济活力的最大源泉’,未来我省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开展‘五个专项治理’。从优化营商环境、提振民营企业家投资发展信心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十分期待政策的落地落实见效。另一方面,‘小过重罚’问题曾一度引发舆情关注,这看似是严格执法,实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条规定的过罚相当原则和第三十三条规定的不予处罚、可以不予处罚的原则。报告要求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推行‘一目录五清单’精准高效执法,深入整治‘小过重罚’‘机械执法’等问题,有效回应了社会关切,令人倍感振奋。”省人大代表、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何显兵表示。
“‘小过重罚’‘机械执法’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是群众的关切事、揪心事。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对这些问题深入整治,我认为这是省政府回应社会关切,推进平安四川、法治四川建设的有力举措。”省政协委员、民进四川省委会常委、四川公生明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张富明表示。为此,他建议在推行“一目录五清单”的基础上,要制定更为严格更加细化的执法程序,限制“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对执法人员、执法机关违规执法、违法执法作出明确的处分、处罚规定;要采取措施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并及时反馈处理意见,把严格规范执法落到实处。
作为律师界代表,省人大代表、四川达宽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吕勇认为,报告既强调了科学立法,又强调了依法行政;既回应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小过重罚”“机械执法”等“小切口”,又对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强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等“省之要事”提出了具体要求,令人印象尤为深刻。
这一年,平安四川建设蹄疾步稳
【报告点击】
筑牢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防线,持续深化涉藏领域突出问题依法整治。加强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推动更多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信访总量下降25.6%。深入实施“深耕善治”行动计划,加快构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开展“谋治”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侵害老年人未成年人权益等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活动,严密防范暴恐案事件和重大个人极端案事件,刑事、治安案件立案数分别下降25.7%、6%,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新展望】
深化平安四川建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严密规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分裂捣乱破坏活动,坚定捍卫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纵深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用好“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加强重点人员管理服务,严防发生个人极端案事件。规范并支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扎实开展“制胜”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侵害老年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食药环知领域犯罪、欺诈骗取医保基金等突出违法犯罪,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治理工作,深化禁毒防艾综合防治,扎实推动社会治理向“深耕善治”有效转型。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巩固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代表委员声音】
“政府工作报告用大量客观详实的数据、简洁凝练的语言和概括精准的事例,全面总结了我省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四川瀛领禾石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曾文忠说。特别是我省在深化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十分靓丽,其中有四组数据令他印象深刻,即——“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5件数,制定、修订和废止省政府规章9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6万件”“加强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推动更多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信访总量下降25.6%”“刑事、治安案件立案数分别下降25.7%、6%”。这些数据体现了政府对民生的重视,也反映了我省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卓有成效,整个社会秩序越来越好,治安越来越好。“我还特别关注到我省今年将推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加强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支持成都建设国际仲裁机构。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举措,作为法律人我特别期待。”曾文忠说。
“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全省取得的辉煌成就,从经济稳步增长到民生持续改善,从科技创新突破到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每一项成绩都离不开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平安稳定的环境保障。公安民警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守护者’,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是职责所在,更是使命所系。报告对全年成就的总结,让我们深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报告对新一年的部署,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省人大代表,凉山州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周脉军表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民生福祉的过程中,公安工作不仅要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更要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守护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新的一年,我将坚定不移铸牢政治忠诚之魂,忠实执行好各项工作任务,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为四川的繁荣稳定贡献更多公安力量,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周脉军说。
“报告中关于深化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的内容,让我深感振奋。例如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项措施’、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十二项举措’,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让市场主体更有信心;;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办理7.6万件法律援助案件,彰显了法治的温度与公平。而在维护安全稳定方面,从涉藏领域依法整治,到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再到实施‘深耕善治’行动计划,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刑事、治安案件立案数下降,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展现了法治建设的生动成果。法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我们要继续深入推进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让法治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让人民群众在法治的护佑下,共享发展成果,共创美好明天!”省人大代表、原隆昌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刘军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