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慧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快递配送服务既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又促进了消费。快递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以灵活就业为主,工作在“云”上、在路上,穿行在城市空间中,其独特的工作方式构成了别样的风景。
“快递行业群体面临着劳动关系难以确定、传统社会保障体系不匹配等挑战,导致这一部分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困在系统里’的特殊群体。”1月20日,省人大代表、四川博绅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凊在接受四川法治报采访时表示,今年她尤为关注基层快递配送人员社保及有关问题。
李凊表示,目前顺丰快递为快递人员购买了社保,其他快递公司大多购买的是商业保险,保障范围有限,而且意外保险、养老保险等长期保障缺失。“快递人员往往流动性较大,社保得不到落实,一方面其本人会因医保报销范围狭窄而无法享受到全面的医疗保障,另一方面其子女教育也会受限,无法在其工作地就近办理入学。此外,快递人员与小区物业的冲突也时有发生,一边是为了‘快速达’,一边是为了‘安全管’,如何让快递最后100米畅通无阻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快递行业。”李凊分析道。
为了直观展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庞大基数,李凊在建议中援引了两组数据:一是人社部数据,我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已经达到2亿人,其中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1%和职工总数的21%;二是前程无忧《非正式雇佣调查报告》数据,近80%企业通过第三方派遣或者业务外包等方式,解决大量一线人手招聘和员工事务性管理工作,且雇佣双方都有进一步增强的主观意愿。在零工市场逐渐扩大的情况下,新业态灵活用工人员权益保障问题愈发凸显。
“近年来,我国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权益保护的重视日益增强,出台了各类政策,譬如在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就出台了《关于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要求快递企业、劳务派遣公司应当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基层快递网点可以优先办理工伤保险。”李凊认为,这些政策起到了良好的先行示范作用,她建议进一步在规范劳动合同与社保购买、鼓励购买灵活就业社保后平台补贴、设立专项医疗保险、优化物业通道便利等方面加强对这一群体的权益保护。
“快递平台、劳务公司应该为快递人员签订正规劳动合同,并依法购买社会保险。快递人员持有合同和社保缴纳证明,即可参照外地务工人员子女读书的政策入学,同时也为自身生病住院增加了医疗保障。考虑到购买社保的经济成本,也可以采取鼓励快递人员个人购买灵活就业社保,同时由平台给予一部分补贴等方式,给与快递人员保障。这样既能减轻快递人员的经济负担,又能确保其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此外,还可以设立专门针对快递从业人员的医疗保险计划,采用年付费方式,费用相对较低。该保险计划应覆盖快递人员看病需求,并提供一定的费用报销,以减轻其医疗负担。”李凊建议道。
针对快递送达与物业管理的两难问题,李凊认为应倡导物业服务企业为外卖、快递人员开辟便捷通道,尤其是在小区物业、商务楼宇等送餐服务集中区域。“譬如增设‘取餐柜’等智能设备,方便业主灵活自取;合理、完善设置小区地上或地下绿色通道,张贴最优通行线路图,为外卖、快递人员提供歇脚、饮水、问询、停车等便利服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通过小程序对快递人员进行身份认证,既满足其通行效率,又保障小区安全管理。”李凊举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