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观两会·建言⑭|省人大代表刘军梅:“四位一体”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

  
2025-01-20 19:39:44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慧

自2024年起,教育部将每年的5月确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然而,当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1月20日,省人大代表、原隆昌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刘军梅带来了《关于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在刘军梅看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外因是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未成年人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和网络的负面信息影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和谐、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会给未成年人的心理带来创伤;现阶段学校教育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等,无法满足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需求。“另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因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可能会面临自我认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挑战,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刘军梅说。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着个体发育,还会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等社会问题。刘军梅认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服务。她从三方面提出建议:多部门联动全面筑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防护网,多渠道丰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健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业保障体系的投入。

在多部门联动全面筑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防护网方面,刘军梅建议应根据我省实际情况出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行动实施方案。“譬如,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出版物、娱乐玩具、网络视频及网络游戏的监管,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各类媒体和文化产品的审查和管理,减少不良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刘军梅举例道。

在多渠道丰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面,刘军梅建议将心理咨询纳入省政府公共服务项目,由属地政府统筹,统一安排专业机构、高校心理教育团队等力量,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健康发展提出科学指引,并派出或派驻专业人员定期到学校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此外,她建议每年举办一次全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集中力量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力度,并以此活动为契机,利用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普及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咨询服务等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加大健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业保障体系的投入方面,刘军梅建议应依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设立心理服务平台,通过培训校医、引入心理学专业教师、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等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同时,各级民政、文明办、妇联、共青团等部门也应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工作站等活动阵地,整合社会资源,面向社区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政府和社会力量应加强对家庭的教育培训和指导,多组织开展有益的亲子活动,举行家庭教育与亲子沟通公益讲座,提高家长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和教育能力。“对于有严重精神障碍的学生,学校及相关部门应做好放假及休学在家期间的跟踪诊疗指导,并对监护人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和看护知识培训,实现心理咨询从社区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从社会到网络世界的全覆盖。”刘军梅强调道。

编辑:王硼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