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观两会·建言⑪|省政协委员秦海:用心用情呵护银发群体 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5-01-20 15:55:08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文/图


银发经济滚滚而至,中国银发经济规模已达约7万亿元。养老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四川是老年人口大省,截至2023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958万,占全省总人口数的23.3%,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既是“家事”,更是“国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为我们做好新时代老年人工作提供根本遵循。

今年省两会期间,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秦海带来了一份关于用心用情呵护银发群体 推动我省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

“目前,涉老养生、保健、康养等消费市场存在不规范情形,维权救助机制尚不完善,老年人权益易受侵害。”秦海说道,一是养老诈骗多发。近三年全省法院审理养老诈骗案件277件,老年人“钱袋子”安全亟需守护。二是养老服务源头治理缺失。近三年全省老年人民事纠纷多达4600余起,以房养老、预付费、旅游领域纠纷频发。三是关心关爱不足。留守、空巢老人数量大,对老年心理精神需求关注不够,精神慰藉不足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对此,秦海认为推动我省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加强制度协同,打造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格局。一方面要强化服务监管,优化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源配置。还有一方面则是促推社会治理,完善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司法保障。

“要坚持党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层层压实责任,把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秦海说道,健全制度体系,促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法律落地,做实养老保险、适老化改造等“规定动作”,完善省级制度供给,根据我省地区差异大特点,出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构建符合四川实际的“大养老格局”。还要同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天府银龄行动”,尊重老年人主体性,调动老年人积极性,实现养老服务与老年志愿的制度协同。

当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依然是老年人的主流选择。对此,秦海建议要强化服务监管,优化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源配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扩大基本医疗、五保户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养老公共服务供给。建设县级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推动资源下沉,加强基层养老服务能力。需激发市场活力,鼓励旅居养老、以房养老等养老新业态,加强老年用品研发推广。扩大护理补贴、护理保险等财政支持力度,赋能“银发经济”。还需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压实政府监管责任,加强预收费、老年用品质量等重点领域监管。

近年来,诈骗套路层出不穷,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空巢、独居老年人信息闭塞、认知较弱、缺乏陪伴的特点,打着“服务老人”“关爱老人”的旗号招摇撞骗,名为“养老”,实为“坑老”,骗取老人钱财。

“要严厉打击养老诈骗、非法集资等重点犯罪,遏制犯罪蔓延趋势,用好查扣冻和保证金等手段,强化追赃挽损力度,守好老年人‘钱袋子’。集中整治殡葬领域乱相,解决好老年人身后事。”秦海说,要妥善审理家事、侵权、旅游、保险等涉老年人案件,以“法院+社会”多元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纠纷,在调解、审理中引入心理疏导与咨询服务,在心通气顺基础上兑现公平正义。要以司法建议促推老年人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养老服务虚假宣传、适老化改造不到位等问题,及时发送司法建议,推动有关主体依法履职,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此外还要加强宣传,大力营造“不敢骗、不能骗、骗不了”的反诈防诈舆论氛围,将留守、空巢老人等易受骗老人作为重点对象,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转播转变,增强宣传教育精准性和有效性。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