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王一多
12月12日上午,成都市检察机关举行了“成都检察 护企在行动”为主题的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一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的履职成效,公布了7件典型案(事)例。成都市国资委、市工商联等单位出席新闻发布会,活动还邀请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据介绍,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重点打击商业贿赂、串通投标等各类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犯罪,并从严惩治涉企高利放贷、强迫交易等黑恶犯罪,从严惩治利用网络暴力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犯罪。同时,依法严惩企业内部腐败犯罪,起诉企业内部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犯罪76人。通过“一案一建议”靶向施治,向涉案企业制发检察建议10份,促其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聚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开展“1+N普惠式”知识产权法律体检专项行动,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36件。依托知识产权“双报制”,办理刘某某侵犯某知名计算机公司著作权案,支持权利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挽回企业损失,坚定企业投资信心。
会上,全市检察机关强化刑事立案活动监督,通过跨区域检察协作,依法监督外地公安机关撤销其对成都某粮油公司的不当刑事立案,减轻企业“诉累”。在办理某企业负责人涉嫌虚假诉讼案过程中,准确把握民事纠纷和刑事犯罪界限,依法作出不批捕决定同时建议法院对破坏正常民事诉讼秩序的行为给予司法处罚,保障其他主体合法权益和司法秩序,获评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开展涉企刑事案件财产判项执行监督,依法制发书面纠违、检察建议18件。加强行政非诉执行监督,促成企业与行政机关依法通过减缓免行政罚款等方式达成和解7件,减轻企业发展负担。聚焦破产、民间借贷等领域,开展涉企虚假诉讼、虚假仲裁监督。开展“空壳公司”专项打击治理,研发应用“检企查”大数据监督模型,会同监管部门跟进研判,由监管部门对相关“空壳公司”依法采取吊销营业执照、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等措施。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成都市检察机关在全市范围内选任142名“护企检察官”,作为检察机关联系服务市场主体的“联络人”,加强与同级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系,因地制宜联系企业,联系园区、商会和企业共计388家,收集涉法诉求314条,导入法律程序检察办案20件,向有关部门移送线索32条,与企业建立起常态化沟通纽带。依托智慧蓉城建设,研发并上线“蓉易检”网络服务平台,实现涉企诉求线索网上受理、网上流转、网上管理。为畅通企业诉求信访申诉线下渠道,分片区设立4个24小时检察自助服务中心,全天候开通12309检察服务电话,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检察服务。
专项行动中,成都市检察机关注重强化与各方协同联动,共同促进涉企案件高质效办理、涉企监督事项落实落细。市检察院与市工商联建立起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与市国资委强化行刑衔接,做好监督线索移送、涉企信息共享、法律风险提示等工作。与市公安局完善涉企挂案清理工作机制,建立“挂案”清单并分类处置,动态跟踪督促处置进度。与政法各单位共同建立民商事法律实施协同监督机制,落实涉企纠纷化解、破产重整、风险防控等19项任务,协同守护企业健康经营。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成都市检察机关将持续巩固“检察护企”专项行动经验成果,积极听取和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意见,从重视“检察履职+中心大局”、做好“治罪+治理”、注重“融合+优化”和坚持“监督+协作”四个方面抓实抓细“护企”工作。
案例一:成都市某粮油公司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立案监督案
2022年3月,河南省某粮油公司与成都市某粮油公司签订产品购销合同,约定质量争议由双方共同抽样送检。同年5月,河南省某粮油公司以产品质量问题为由,单方面对某批次产品抽样送检,同年6月,河南省某县市场监管局在无检验结论情况下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当地公安机关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为由立案。邛崃市检察院强化“府检联动”,会同河南某地检察机关开展跨区域检察立案监督协作,依法监督公安机关撤案,防止“以刑代民”“趋利性执法”等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案例二:曹某某职务侵占案
2019年7月,曹某某与简阳某餐饮管理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同年12月被任命为分店经理,负责该店员工管理、财务报销审批等。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曹某某利用其职务便利,通过虚列报销等方式,侵占公司财物共计人民币10万余元,用于个人日常开销。针对发生在连锁经营企业内部的腐败案件,简阳市检察院积极开展提前介入、引导取证,夯实职务侵占罪的事实证据基础,在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为企业“把脉问诊”,推动完善连锁经营模式下异地门店的“人财物”管理,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案例三:刘某某侵犯著作权案
2023年初,刘某某以营利为目的,未经权利人许可,通过互联网获取某科技公司享有著作权的游戏角色皮肤,通过抖音、快手账号发布,并在发布视频中插入广告以获取报酬。刘某某妻子许某某提供支付宝账户用于提取报酬,协助收集、编辑侵权视频。高新区检察院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强化综合履职,协助权利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积极开展认罪认罚工作,促成刘某某在审判阶段主动赔偿损失,双方就附带民事诉讼达成和解。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许某某,在依法做出不起诉决定后将违法线索移送行政机关。
案例四:成都某电影公司执行监督和解案
成都某电影公司系从事电影制作发行的国有企业,2016年10月,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民事生效判决,确认成都市某大厦部分所有权份额属成都某电影公司所有。2017年4月该公司申请强制执行,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金堂县人民法院执行,该院根据生效判决内容向成都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并以“执行完毕”方式结案。收到法院通知后,成都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以四至界限不清晰为由未办理过户登记,电影公司权益长期未执行到位。后该企业申请检察机关进行民事执行监督,金堂县检察院依托检法协作机制,通过厘清法律适用、规范执行行为,促成双方在执行过程中签订的3260万元《和解协议》顺利履行,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案例五:四川某建材公司被诈骗案
2023年12月,四川某建材公司在某网络货运平台发布订单,拟将一批钢材销往四川巴中。某诈骗分子冒用他人货运平台账号进行登录,伪装司机身份接下该单,再以货主身份发布新的货运订单,诱骗司机陈某某接单并转卖运输给青白江某公司。随后通过网络招募邓甲、邓乙作为“取款人”,代收代取青白江某公司支付的10.5万元货款。大邑县检察院在办理该案中,引导侦查机关深挖彻查诈骗线索,依法追诉漏犯、追赃挽损,针对类案分析发现的涉案网络货运平台安全认证规则漏洞,在专家咨询论证、企业座谈、跨省检察协作基础上,依法向涉案企业异地制发检察建议,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治理,助力新业态规范发展。
事例一:天府新区人民检察院建立“会展一站式法律服务中心”护航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展一站式法律服务中心”是天府新区院服务和保障会展业发展的法律服务联动机制,该机制有效深化行刑协作,通过“线上+线下”一体服务模式先后为20余场展会、1.8万余家国内外展商、430余万人次参展群众提供了更集约、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
事例二:青羊区人民检察院创新研发“检企查”模型 打造“空壳公司”综合治理新模式
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政策便利注册“空壳公司”实施电信诈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洗钱等犯罪,严重侵害人民群众“钱袋子”、破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青羊区院研发“检企查”模型系统,打造“空壳公司”及涉企骗补数字化治理新模式,有效护航“放管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