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在邛崃市固驿街道,却有一起因遗产继承引起的家务事纠纷,经当地派出所历时近2个月的调解,终于在近日达成和解,归于风平浪静。
今年10月1日一大早,邛崃市公安局固驿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古某报警,称有个疯子跑到她经营的茶铺闹事,影响客人喝茶。
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固驿街道柏林桥村古某经营的茶铺。现场,一妇女正在茶铺外大吵大闹,引起上百群众围观,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不要吵不要闹。这位乡亲你不要那么激动,不是声音大就能解决问题,有事我们慢慢讲!”见此情形,民警立即进行喝止,并稳住其情绪。
待现场稳住之后,民警了解到,大吵大闹的女子郭某与报警人古某是两妯娌,吵闹的原因是二人的公公周某去世所留遗产分配未达成一致意见,继而多次发生矛盾。
由于茶铺人多嘴杂,不具备现场调解的条件,民警遂将双方当事人带至派出所纠纷调解室。派出所内,民警一边劝架,一边从中获取关键信息。经过2个多小时的激烈争吵,双方当事人终于冷静下来,民警也了解到事情来龙去脉:原来公公周某育有三儿一女,大儿子周老大常年在西藏务工,妻子尹某在家;二儿子周老二与郭某是夫妻;三儿子周老三与古某是夫妻;还有个女儿周某某。今年,周某去世后留有现金26000元和耕地0.8亩,现金由大嫂尹某暂时保管。在商量遗产处置时,二儿媳郭某要求,公公遗留的钱和地都应该由几弟兄平均分配,但周老三夫妻对如何分割遗产一事漠不关心。郭某认为老三一家是故意刁难,便要求老三两口子和自己去找大嫂尹某分割遗产。由于周老三夫妻俩对分割遗产一事总是找理由推脱,郭某便多次到老三家经营的茶铺闹事,一直到古某忍无可忍报案。
稳定双方情绪后,民警引导双方约定时间再次协商。双方都同意由派出所民警和村委会出面进行协商解决。
郭某、古某两妯娌离开派出所后,民警却陷入了沉思:为何二媳妇郭某要求分割财产不找拿着钱的大嫂,偏偏要找老三一家?老三家为何又对分割遗产一事漠不关心?带着众多疑问,民警对双方关系人和当地群众进行调查走访。
走访中民警了解到,公公婆婆生前的生活起居生病住院都是大儿媳妇和老三一家负责。公公去世是大嫂一家安排的后事,婆婆去世是老三一家安排的后事,两位老人生前生后老二家都不曾照顾。虽然小女儿周某某一家经济条件不好,但对老父亲经常嘘寒问暖,照顾起居,颇有孝心。
当年小妹周某某出嫁的时候,因条件不好未置办嫁妆,为弥补妹妹,在未征求老二一家意见的情况下,大嫂和老三商量将父母遗产26000元现金全部给了小妹。郭某获悉此事后就找小妹理论。理论不赢后,便鼓动着老三找大嫂,老三口头答应,但找各种理由推脱,因此郭某对老三一家产生不满情绪。
大嫂对父母遗产的处理虽合情合理,但二儿媳郭某的要求也算合法。周老二一直不表态又是什么原因,难道老二家也经济困难想分一份?带着疑问,民警对郭某一家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走访得知,郭某一家6口人,两个孙子在上学,丈夫周老二、儿子和儿媳妇三人一月工资13000余元,郭某自己则经营一家果园。如此看来,郭某一家也算得上小康,不应该为这点钱与周老三一家撕破脸啊?
为彻底化解郭某心结,民警将周老二通知到派出所。民警从维持家庭和兄妹和谐的角度摆事实讲道理,周老二最终答应回去吹吹枕边风,做郭某思想工作。
近日,大嫂尹某、郭某和周老三准时来到柏林桥村村委会,在民警、村委干部以及律师的主持下开始调解。
开始调解的时候,气氛还相对融洽,村委会负责人表示,根据现有土地承包规定,人去世后土地承包合同继续有效,土地不再分割,郭某对此没有提出异议。但当谈及现金遗产分配时,郭某的情绪又被“点燃”,声称公公去世后,自己家也应当继承遗产。
眼见矛盾再次升级,大嫂尹某和周老三当场拿出了父亲母亲生前医药费的发票依据,及各种生活开销支出明细,称郭某若执意要分遗产,那就把费用扣除后再来分,不够扣,大家再出钱补足。叔嫂俩的这一举动,让调解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民警趁热打铁对郭某说道:“总共26000元的遗产,即使不扣除这些费用,4家人分,你才分得6500元。这么多年,都是他们三家在照顾父亲母亲,于情于理,这个钱你也不能拿啊。况且你家经济条件也不差,没有这个钱也不会影响你的生活,如果闹到打官司则亲情全无,你觉得值吗?”
听了民警的话,郭某当即表示,这个遗产不要了,也不去找大嫂和老三家打官司了,让这个事情就这样成为过去吧。
至此,这起历时数月的遗产分配纠纷终于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