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实习生熊隽菡 省监狱管理局供图
她青春年少,人生本该有无限可能。然而,她却行差踏错,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最终身陷囹圄。面对漫长的刑期,她彷徨过、迷茫过、痛苦过。最终,在成都女子监狱民警的教育帮助下,她走出了一条崭新的人生道路。
她是杉杉(化名)。最近,早已刑满释放的她主动联系到成都女子监狱民警,在向民警表达感恩之情的同时,也希望用自己的故事帮助更多身处黑暗中的人。她说,只要重燃希望,就能重回正轨。
遵守监规的她
原来曾有叛逆的一面
与常见的“叛逆少年”相反,初到监狱服刑的杉杉,给民警留下的印象是遵守监规、勤快踏实。但这样一个“乖乖女”,为何会走上犯罪道路呢?她的“乖”,是一时的伪装,还是另有隐情?民警决定走进杉杉的内心世界,了解她的犯罪原因,以便更好地帮助她改造。
经过有效沟通、耐心疏导和多方信息汇总,民警发现杉杉乖巧的外表下确实藏着一颗叛逆的心。曾经的她身上贴着“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标签,成长过程中缺少亲情的陪伴。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她从不与家人商量,总是凭着自己的喜好草率决定,这也为她后来的犯罪埋下了伏笔。
踏入社会后,单纯的杉杉被所谓的“工作伙伴”一步步引诱,踏入了毒品犯罪的泥潭,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大好青春……
面对漫长的刑期,年轻的她非常恐惧,小心翼翼、谨小慎微地讨好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也就是她在民警面前表现出乖巧听话的原因。
深渊中的一束光
照亮她的未来
此时的杉杉,内心非常无助,她对自己犯下的罪行懊恼不已,始终感觉心里压着块重重的石头。失去自由的她,感到自己被这个世界所遗弃,前路一片黑暗。她像一朵幽暗角落里的花,缺乏阳光和雨露的滋养,正在慢慢枯萎……
监区民警了解到杉杉的情况,决定帮助她走出阴霾,理性地面对现实,重新创造新的人生。民警一方面引导她反思罪行,不是单纯地沉入自责的深渊不能自拔,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重新书写新的认知,做出新的努力。另一方面,民警鼓励、安排她参与到监狱组织的各项教育改造活动中,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所在。
民警的坚持让杉杉心中的冰块慢慢融化,从歌咏比赛到手工艺品制作,她都积极参与。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时,民警结合她做事认真细致、条理清晰的特点,在带领她体验众多培训项目后,推荐她选择了收纳整理这一属于新兴行业的项目。
“谢谢你们对我的鼓励和帮助,我一定不辜负警官们的用心良苦。”杉杉说完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此时的杉杉,已经通过参加多次教育改造活动渐渐树立了改造信心,也学会了主动表达内心的想法。
经过学习、实践,她的收纳整理能力得到培训老师的一致认可。自信心大增的她,被激发出了一股钻劲儿,她开始对收纳整理课上的内容投入更多时间进行钻研和思考。
更令人欣慰的是,这竟然为她刑满释放后的生活打开了一扇她从未预想过的光明之窗。
当新生成为现实
梦想也随之启航
终于,杉杉在监期间表现优异,经过多次减刑后终于刑满释放,她满怀自信地走出了监狱大门。然而,初回社会的她,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十分茫然无措。
幸运的是,在监狱服刑期间,在民警的教育引导下,杉杉已重建了与家人的亲情关系,家人的支持时时相随,民警的教诲常常回响。短暂的失落后,她下定决心,迎难而上,尽快适应社会发展,主动争取工作机会。
她重拾了在监狱学习的收纳整理技能,经过不断的摸爬滚打,积累经验。最终,杉杉凭借自己的努力,踏上了收纳整理师的职业生涯之路,现在的她已经是某家政培训机构的班主任。
家政机构负责人也对杉杉的进步感到惊喜。他们原本只是想着为刑释人员提供一个就业机会,却没想到监狱对罪犯的改造竟是如此深入肌理、细致入微——从帮助她们矫正恶习到传道授业,让她们出狱后能有一技之长傍身,更快融入社会;从引导她们认罪悔罪到重塑正确“三观”,让她们不走“回头路”,成为社会的守法公民。
在机构的支持下,负责人还为杉杉做了更为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今年10月,杉杉报名参加了成人高考,并计划在毕业后考取教师资格证,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讲师。
杉杉重启了她的人生,而她的蜕变还在继续……
教育改造究竟意味着什么?从黑暗到光明、从迷失到坚定,从杉杉的故事中,我们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正心、正行,让迷途的灵魂勇敢审视自己的过去,摒弃旧我,找到新生的方向……
希望每一个罪犯在刑释后,都能成为“杉杉”、超越“杉杉 ”,让“杉杉”的故事永不落幕,这也是教育改造的本真与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