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罪犯,监狱民警有巧劲儿

  
2024-09-27 14:52:39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实习生熊隽菡  荞窝监狱供图

如何教育改造好罪犯是监狱民警永恒的课题,为了把改造工作做细做实,让罪犯在服刑期间能彻底认罪悔罪,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获得“新生”,荞窝监狱的民警们下了一番功夫,挖掘一件件小事背后的大道理,以此助力罪犯扫清改造路上的障碍,走好走稳重塑“新生”之路。

近日,罪犯李某在狱中迎来自己41岁的生日,生日当天,他收到来自监区民警的关心——“一碗长寿面”。

李某在日常改造中虽不会违反监规纪律,但改造积极性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为了促使李某能积极改造,民警不仅常常通过谈心谈话引导他转变思想,还从学习和生活中关心他。当李某面对这碗“长寿面”,他哽咽了:“谢谢警官从未放弃我,我一定痛改前非,积极改造。”


在荞窝监狱,类似的关怀于引导无处不在。在监区内的罪犯活动区域,有序摆放着每名罪犯“主管”的绿植。在民警的引导下,罪犯会主动为绿植浇水、除草,与他犯交流科学施肥、日照时长等养护知识。民警表示:“通过让罪犯照顾绿植,将植物的‘生老病死’托付在罪犯手中,能激发罪犯的责任意识,增强罪犯对生命的敬畏感,进而坚定回归社会的意愿,提升改造积极性。”


此外,监区图书室也是罪犯们自我提升的重要场所。这里罗列着一排排来自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捐赠的书籍,类别涵盖了文学、诗歌、散文、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等,虽然规模不大,但书架前常常围坐许多罪犯。

在一次谈话中罪犯王某向民警倾诉:“因为服刑,家里人都瞧不起他,现在有时间就喜欢在这里翻翻书。”通过阅读书籍,不仅能提升自己,也能感受到社会各界给予的关爱,这让他对回归社会更有信心。

改造罪犯不仅仅是按照法律的规定“照本宣科”,四川监狱将继续从罪犯本人、家庭、社会视角出发,注重罪犯改造过程中的细节,以“小事”作为切入点,用心挖掘改造“小点子”,帮助罪犯树牢改造信心,重获“新生”。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