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档
“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
“四川政法先锋”
四川省委省政府荣记一等功公务员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火炬手
……
她以民为本,循法而行,是为人民群众纾困解难的知心人;她破题开局,敢为人先,行走在基层法治创新改革最前沿;她舍己忘我,矢志不渝,用忠诚担当谱写出一曲奉献赞歌。她就是成都市青羊区司法局苏坡司法所所长——王山鹤。
一起聆听王山鹤向祖国报告。
“心到”基层为人民 一枝一叶总关情
2013年,我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司法所工作。
转眼已经过去11个春秋,我从一个懵懂的菜鸟成长为“资深”的司法行政工作者,我深刻的认识到——“比起仰望星空,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负重前行、担当破难。”
司法所的工作纷繁复杂,我们随时面临不同的情况和挑战,如何妥善处理,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我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向实践学习向书本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群众。
“作为司法行政人,在每一次困难面前就应该做到知难而上,在每一个纠纷面前就应该坚守公平正义,在每一位群众面前就应该彰显一心为民。”我在日记本里这样写道。
2018年,我到苏坡司法所工作。苏坡街道有15万人口,社区矫正对象占全区的四分之一,各种矛盾纠纷错综复杂,即使有了一定工作经验,我也倍感压力。
如何精准打通基层群众法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我和同事们决定每周固定两个晚上走进各个小区院落“摆摊”,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开展法律服务。几年来,我们的“移动司法所”走遍了辖区67个居民院落,提供延时法律服务超过800小时,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真正实现了基层法治服务的全覆盖。
在苏坡司法所工作这几年,我慢慢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苏坡街道的工作法,我叫它“432”工作法,也有人叫它“苏坡方案”。
在普法工作方面,我们创新“一周一小区”移动司法所,扩大普法覆盖面;坚持“一月一学校”讲堂,关注未成年法治教育;组织“一季一巡回”讲法,巩固普法成效;实施“一年一评比”活动,推进普法成果转化,这就是“432”工作法中的“4”。
在人民调解方面,我们建立了“三所一会”纠纷化解联调机制,积极与调解工作室、调解志愿者联动,打造以律师志愿者为主体的“青律V光”项目,探索“人民调解+机制建设、社会组织、律师志愿者”的工作模式,这就是“432”工作法中的“3”。
在社区矫正管理方面,我们研究制定了“归雁计划”,通过“线上+线下”双路径,从思想引导、监督管理、心理服务、就业帮扶四个方面帮助特殊人员主动改造、早日回归。这就是“432”工作法中的“2”。
我的“苏坡方案”虽然取得了工作成效,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没有老本可以吃,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们唯有一如既往地脚踏实地,在每一次困难面前知难而上,在每一个纠纷中坚守公平正义,在每一位群众面前真心以待。
“把老百姓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老百姓就会把你放在心里,把老百姓的小事做好,就不小,把平凡事做好,就不平凡。”我经常这样勉励自己。
十年沉淀,千案磨砺。
这些年,我们的普法宣传及法律服务覆盖辖区10万余群众,我指导和参与调解了超过1600起矛盾纠纷,涉及金额达300余万元,调处成功率高达98%。我们不仅有效预防和制止了多起群体性纠纷,涉及人数超过500人,还帮助4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重新回归社会开始新的人生。这些数字的后背是一系列个案的完美破解,也让一个个家庭和个人对法治的期待得以实现,这既是对我们基层工作的肯定,也给予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
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我特此向祖国报告,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