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准格尔答卷

  
2024-07-21 10:26:24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大河浩荡,九曲连环。黄河从青藏高原一路走来,在祖国北疆勾勒出壮美的“几字弯”,像慈祥的母亲伸出双臂,深情地将准格尔大地揽入怀中。她用甘甜的乳汁为这片土地上的群众无私奉献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滋养,也赋予这片土地神奇绚丽的自然景观和得天独厚的物产资源。

近年来,准格尔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讲话精神,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不断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全面加强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青山更青,绿水更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发展步履铿锵,在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伟大实践中,准格尔旗交出了一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答卷。

7月18日至19日,黄河流域9省区法治媒体大型全媒体行进式报道(内蒙古段)采访团走进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共同见证了该旗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勇担重任高扬保护黄河“生态旗”

准格尔旗地处晋陕蒙三省交界处,黄河沿北、东、南流经里程238公里,流域面积7692平方公里。全旗探明煤炭储量500余亿吨,远景储量超过1000 亿吨。然而,正是这些品质优良、储量巨大的“地下乌金”让准格尔旗饱受发展之痛。地表塌陷、植被枯黄、空气浑浊,长期以来的低水平作业、粗放式开采、掠夺性挖掘,让准格尔旗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水土流失面积曾一度占到国土总面积的92.5%。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竟然成为了当地群众的奢望和梦想。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煤炭资源大面积开采的利益冲撞中,准格尔旗委、旗政府不断创新发展思路,从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出发,确定了“生态立旗、产业兴旗、绿色发展”的发展思路,先后出台了《准格尔旗“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准格尔旗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系统整治工作方案》《准格尔旗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以零容忍的态度剑指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通过大力推进“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黄河生态走廊建设等一大批生态治理工程,奋力开创黄河流域保护与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准格尔旗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全旗累计投入生态资金26.3 亿元,全旗共治理废弃矿山面积约1089.07公顷,废弃地复垦利用面积达666.87公顷;关停取缔沿黄采石厂35家;全旗8处国控断面水质、4处市控断面和18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100%达标;全旗中水全部回用,无黑臭水体,实现了入黄水质稳步提升;完成林业生态建设22.13万亩,草原建设39万亩;完成土地综合整治13.64万亩;建设淤地坝939座,完成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163处。

久久为功换来碧水青山。全旗完成矿区复垦绿化18.23万亩,已建成绿色矿山41座,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8座,自治区级绿色矿山33座;植被覆盖率由上世纪80年代的10.5%提高到76.2%,森林覆盖率由12.2%提到36.4%,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下降到39.5%,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全旗空气质量显著改善。

法治护航奏响保护黄河“大合唱”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近年来,准格尔旗政法各部门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牢记“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殷殷重托,立足主责主业,发挥司法优势,在基层治理中凸显黄河保护“绿色元素”,唱响法治护航“主旋律”,打响保卫黄河“阻击战”,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法治新动能。

准格尔旗人民法院主动对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成立了自治区首家“矿区法庭”,依托“579”法律服务“六进”活动,将诉源治理、巡回审判、司法调研、普法宣传、诉讼咨询等司法便民利民服务拓展到黄河流域沿线,延伸至企业和群众的家门口。同时,该院积极探索“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模式,建立“审判+修复”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生态保护联动机制,全面助力打造黄河“几字湾”绿色引擎。

准格尔旗人民检察院以守护黄河“几字弯”为己任,以争做黄河岸边的公益卫士为目标,倾力打造“检益母亲河”公益诉讼品牌。通过设立公益诉讼巡回工作站、河湖长+检察长协作办公室、水生态资源公益诉讼检察官办公室等阵地,不断延伸监督触角。建成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接入水利部门黄河沿线自动监测预警系统,依托科技力量助力智慧检察。此外,该院还先后与山西省偏关县、河曲县,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清水河县等多家毗邻地区检察院会签协作机制,全方位、深层次开展联合巡河行动,并通过共同研发上线的“检益母亲河”公益诉讼小程序,实现了办案过程信息化、线索来源多元化、线索筛选精细化、线索取证简易化、数据分析多维化。


守护绿水青山,公安责无旁贷。准格尔旗公安局以“生态警务室”为依托,凝聚源头治理和联合惩治强大合力,以“零容忍”的严管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和防范各类破坏黄河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生态警务室立足于“守护绿水青山、捍卫民生安全、服务企业发展、协同平安管控、普法安全宣防”五大功能定位,实行五级生态警长制,相继建立《生态警务工作机制》《派出所线索移交奖励办法》等6个工作制度,以及《加强行刑衔接工作合作协议》《警企合作协议》等13个协作机制,有效激活了各警种的“神经末梢”,构建起全面覆盖、高效联动的生态警务网络体系。

漫瀚调是诞生于准格尔旗的独特艺术形式,其歌词朴实无华,且具有一曲多词、一词多曲的特性,尤其是其即兴编词、对歌演唱的表现形式,深受当地居民喜爱。准格尔旗司法局充分利用漫瀚调这一特性,打造了“漫瀚普法”新品牌,成立了漫瀚调普法宣传队,将保护黄河相关法律知识改写成漫瀚调歌词,让人民群众在传唱式的体验中感受到“听得见、看得着”的法治。通俗易懂的语言、轻松愉悦的氛围、特色鲜明的主题,让群众真正坐得住、乐意听、记得牢,在潜移默化中让“绿水青山”的理念植根于群众心间。

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以追求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己任的准格尔旗政法各部门,手挽手、肩并肩,合力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绿富共赢续写保护黄河“新篇章”

每年春秋,黄河沿岸的十二连城乡、大路镇、龙口镇等地都会迎来大批栖息的飞鸟,种类高达200余种,且数量愈来愈多。从“稀客”变“常客”,鸟儿用自己的选择,印证了准格尔旗生态环境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准格尔旗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现代农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加快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依托丰富的盐碱地资源,十二连城乡将原本寸草不生的万亩盐碱地,经过石灰和黄河水改造,变成了种植稻花香水稻的良田,亩产高达800斤左右。大路镇小滩子村凭借黄河沿岸的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实力雄厚的渔业企业,构建“大渔带小渔”式合作发展模式,养殖品种从原先单一的草鱼、鲤鱼,逐步扩大到甲鱼、小龙虾、螃蟹等10余种水产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为了把绿水青山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有机统一,准格尔旗因地制宜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效特色现代农业,对区域特色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建成万牛、万羊、万猪三个“万头级养殖基地”,所在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超35万元、农民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该旗还积极构筑产业带贫减贫联合体,遴选出肉牛、碱稻、山杏、矿业服务等6大脱贫主导产业,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扶持措施、人人有脱贫路径,真正让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挣起了“生态钱”。

2017年11月,准格尔旗人民政府与神华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成立了准格尔旗矿区生态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不断加大生态修复投资力度,积极探索矿区生态修复与重建方法,实现了“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探索出一条“造绿储金、点绿成金、守绿换金、添绿增金、以绿探金”的多元转化之路。山清水秀、景美物丰的准能矿区,先后获评“中国最美矿山”“国家级绿色矿山”“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等殊荣,并承办了内蒙古自治区落实中央环保督查整改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现场会,被选为全国智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现场会举办地......


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之路,是企业顺应时代选择,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成功的实践,让准格尔旗更加坚定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信念与决心。

为了快速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该旗积极布局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全力打造新能源发展高地,立足全旗有近50万亩的煤矿采空区、复垦区和沙漠荒漠区的土地资源和近3万台燃油矿卡的新能源替代的市场优势,多举措吸引新能源龙头企业投资兴业,布局“风电、光伏、氢能、储能、新能源汽车”五大产业链,积极构建“风光氢储车”产业集群。一场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的巨大变革正在准格尔大地轰轰烈烈展开。

得益于母亲河的垂青,准格尔旗境内历史古迹、人文景观、地质景观、自然景观荟萃,农耕文明、游牧文明等资源富集,漫瀚文化、渔业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特色鲜明。

共建共享、协调发展,是生态治理的初心,也是落脚点。生态优势就是旅游发展的优势。准格尔旗精准定位高起点规划设计,推动旅游要素融合创新,注重产品细节打造,强化宣传推介,不断提升沿黄旅游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准格尔黄河大峡谷旅游区总占地面积约300公顷,包括太极湾、崔家寨、玻璃水滑道、峡谷雅宿、崖壁秋千等特色景点,集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乡村田园等于一体,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也是长城与黄河牵手的地方。2022年,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6.3万人。2023年接待14.5万人。今年上半年,景区接待游客已突破6万人次。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这一数据必将被再次刷新已成定局。

为进一步做好生态旅游这篇大文章,准格尔旗在放大黄河大峡谷等文旅资源优势的同时,下大力气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园、小杂粮产业示范园三个“国家级示范园”。准格尔旗当地美食“六六八八”“驴肉碗托”“巨合滩黄河鱼”等是广大游客争相品尝的特色佳肴,准格尔杂粮、准格尔羯羊、高原杏仁露等一系列农副产品已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商品。蓬勃发展的生态旅游产业带动了就业,提高了收入,成为助推沿黄经济带建设的强大引擎。

近年来,准格尔旗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含绿量”极高的国家级荣誉。2023年,准格尔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00.26亿元、增长9.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8%,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9.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3%和8%,综合实力持续占领自治区榜首,在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稳居前30强。

百尺竿头需更进,戎装跃马再前行。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大潮中,准格尔旗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责任感,昂首奔跑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续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篇章。

编辑:王硼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