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法评 | 隔屏守护也要讲究亲而有间

  
2024-06-18 15:42:23
     

特约评论员 周葱

拜现代科技之赐,现在越来越多的打工人选择在长辈家中安装智能监控设备。虽然不能待在亲人身边,但从此可以方便了解老人实时动态,随时与老人拉拉家常,帮老人点歌点影视剧。老人一旦出现意外,还可以及时响应。

应该说,有了这个智能监控设备,老人如在身边,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外出打工人的后顾之忧、相思之苦。不过, 媒体也有报道,这么好一套东西,有的老人用上后却不乐意了,因为觉得自己一举一动都被“监视”,心里不舒坦。

人同此心——整天被人盯着,感觉不可能好。不得不说,这套设备的运转,本身就有老人让渡部分隐私的前提。值得探讨的是,这种让渡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个度?

子女与老人相处,不能想当然安排一切,却忽视老人们的真实感受。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事例,子女事业有成,把乡下父母接到城中享福。平时劳作惯了的老人总想找点事做,但子女坚决不让,连家务都让钟点工或者保姆干完,不让父母插手。老人成天只好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心情郁闷。更有甚者,老人想做点家乡味也不让,说有那么好的食物,还弄这些简陋的干啥?时间久了,老人实在无聊得紧。

长辈虽然老了,虽然是亲人,但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作为自然人,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因为从法律上讲,每个自然人都享有隐私权。子女安装这套智能监控设备,出发点无疑是出于关爱,但不可完全无视其中的隐私权问题。首先安装要经过老人同意,其次如何安装也应该斟酌。一般说,可以安装在公共区域,比如客厅、厨房、花园、门口院坝,避开私密区域。

有了这套科技设备,我们还应该意识到,这根网线并不能完全纾解家人间的情感需要;隔屏守护,也难以完全代替身边陪伴。持续关注老人生活,还应该有更多方式辅助。

随着观念的进步,现在大家都比较讲究社交距离。但这些讲究,似乎都只在家门外运行。其实,家庭之内、亲人之间,也应该是亲而有间。只有平衡好关爱和尊重的关系,才有真正的和谐。反之,那些忽视个体的基本权利、以爱之名伤害亲人的事例,我们还见得少吗?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