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季 青羊区司法局供图
社区律师如何更好地参与公共法律服务?6月3日,为倾听基层声音,了解服务需求、宣讲新法新规、调动律师积极性,成都市青羊区司法局围绕“青羊区社区公共法律服务”这一话题,举办了一场以“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中的律师参与”为主题的研讨会活动。
研讨会中,成都市青羊区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谭颖从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监督考评等方面对青羊区社区公共法律服务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并针对青羊区公共法律服务的亮点工作做了特别的阐述。
据介绍,2023年以来,青羊区司法局立足“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法律事务办理指引”的基本功能定位,积极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优化智慧平台、打造助企平台方面出真招、干实绩,并着力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品牌“青律V光”、开展“法惠青企”专项活动、打造“青羊社区律师”IP,积极推动青羊区公共法律服务走深走实。“今天的研讨会让我对青羊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的整体图景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也了解到公共法律服务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痛点和难点。”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唐薇告诉记者。
随后,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黄全文剖析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律师的机遇与挑战》。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青羊区社区律师服务团队负责人卫春龙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讲述了自己作为村居社区法律顾问时的一些酸甜苦辣。
公共法律服务如何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的平衡?当下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模式又有哪些创新案例可以借鉴和学习?成都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唐文娟针对这些问题做了专业的分享。同时,她从高校的角度建议:“高校和司法可以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从实习基地建设、开发高校法律服务项目、人才培养与输送三个方面发力。”“社区的公共法律服务需要以政府主导,质量必然是关键。不仅如此,还需要我们法律人,尤其是我们高校师资力量的广泛参与。”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教授卫德佳说道。
研讨会后,青羊区部分社区负责人以及青羊区文家街道司法所、康河街道司法所、草市街道司法所相关负责人等结合自身的公共法律服务实际,分享了社区和司法所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的感受和问题。现场专家和律师给予了专业的解答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