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在四川,不止有医院为患者建病历号,还有法院为纠纷赋“码”建档。5月27日,记者从全国人大代表视察四川法院工作情况汇报会议上获悉,四川法院在全国创新建立“一案一码”管理制度,即为每一个纠纷赋予唯一的身份识别码即“纠纷码”,该号码贯通立案、审判、执行及案件流转等各个司法环节。
记者看到,“纠纷码”由22位阿拉伯数字组成,从前往后依次包含6位行政区划代码、8位首案立案日期、3位案件类型代码、5位案件顺序码。新收案件实现实时自动赋码,办案法官查询“纠纷码”,即可掌握该纠纷在法院的所有信息。
据悉,四川法院自2023年11月探索“一案一码”管理制度,后自主研发了“一案一码”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已具备可视化展示、纠纷跟踪、统计分析三大功能,不仅能帮助法官在办案中掌握案件全貌,还能帮助审判监督者分析“两高一低”问题(上诉率高、申请再审率高、服判息诉率低),挖掘长期未结、久押不决等拖延办案问题,排查裁判申请执行率高、执源治理效果不佳、违规终本终结等问题。
“一案一码”管理制度建立以来,全省法院2016年至今的1300余万个案件全部上链,形成“纠纷码”820余万条,每日新增“纠纷码”4000余条,基本解决从“就案办案”到案结事了、从程序空转到高效解纷、从法院内部管理到融入社会治理等难点堵点问题,并以管理优质化为牵引,为司法全过程、全要素、全业务运作增值,推动审判质效全面提升,迈向审判管理现代化。
“一案一码”管理制度将进一步应用于基层社会治理。成都、泸州等地正在试点开展案件数据跨条线、跨部门交换,“纠纷码”跨系统、跨数据对接,探索完善四川政法系统的通用赋码规则和流转规程,实现矛盾纠纷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