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绵阳公安科技活动周 看警用黑科技大展拳脚

  
2024-05-28 10:32:36
     

唐超 赵银熙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文/图

“科小新”虚拟数字警官、无人驾驶安防巡逻平台、多模态面部融合采集仪、5G可视接处警系统、交通劝导机器人等警用黑科技产品集中亮相;城市环境下公共安全、复杂环境激光成像、无人机反制、机器狗现勘等一系列场景演示精彩纷呈。5月27日,绵阳市公安局科技兴警成果展示暨公安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在绵阳科技城新区机器人产业园拉开帷幕。



 


 




此次公安科技活动周以“宣扬科技创新精神、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为主题,共安排了10多项科技展示及科普活动,覆盖了绵阳市公安机关近年来重点创新应用场景的新技术、新平台。


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绵阳市近年来积极抢占产业新赛道,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经济等创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科技是强警的“利器”,绵阳公安依托中国科技城优势资源,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以科技赋能警务实战为抓手,深入实施科技兴警三年行动计划,为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注入了强劲动能。

“前方黑色轿车请注意,你越线变道的违章行为已被记录,请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在绵阳市九洲大道上方,警用无人机正在按照设定路线进行空巡,当它低空驶过,地面上所有信息都被机身配置的摄像头“捕捉”并实时传回至后台。“空中警察”与地面警力的协同配合,实现了“空地一体”的立体化治安防控格局。

路面上,绵阳首台公安交警无人驾驶巡逻车正在巡逻,它能够自动避障,续航约100公里,可以协助交警部门抓拍路面交通违章、监控实时路况信息等,还可以一键报警、喊话宣传。

“这是红灯不是红包,抢了不得发财,不要抢,不要抢!”

“绿灯绿灯,火腿甩起来!火腿甩起来!”

在绵阳市九洲大道与园艺街十字路口,操着一口地道四川话的交通劝导机器人,一边说着话一边随着红绿灯的变化打着标准的指挥手势。



这个“机械战警”名叫“夸父”,是一款全尺寸高动态双足仿人形机器人,它的最大行走速度可达5km/h,跳跃高度可达20cm。支持多种传感器调用及模仿学习,可让AI技术与机器人本体更好地结合,更充分地实现与环境的交互。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劝导员的运用,成为了路面交通工作开展的有效补充,可以帮助将警力释放至更为复杂、紧迫的交通警情中,助力营造和谐有序的交通环境。 



“近期,我们联合科研机构打造了一款警用现场勘察机器狗,可完成现场三维重建、危爆物品查找、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易坍塌部位物证提取等任务。”据绵阳市公安局科信支队负责人介绍,警用现场勘察机器狗一经投入使用,便可满足多发性案件证据快速采集、快速比对等多项实战需求,为破案争取时间。



“巡逻机器狗”“无人巡逻车”“机器人交通智能劝导员”等警用人工智能设备在绵阳街头先后亮相,不仅赚足了眼球,也让这座科技之城的“未来感”“科幻感”“安全感”瞬间拉满。


科技兴则公安兴、科技强则战力强。绵阳公安通过科技兴警一系列有力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全警科技创新、赋能实战的最强动能和参与热情。这些以实战需求为牵引研发的警用科技成果,凭借聪明的“大脑”、灵活的“手脚”,迅速成为绵阳公安智慧警务的“新质战斗力”。


编辑:王硼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