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热线|随处可见的摄像头成了“隐患”?律师:须规范“装”合理“用”

  
2024-05-23 17:53:36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文/图

“我去修个脚,感觉那个摄像头就一直对着我,很不舒服,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搜集我的人脸信息。”近日,有读者通过法治热线向本报反映了自己的一次不愉快的修脚经历。

不仅仅是足浴店,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如今在商场、游乐场、餐饮店、酒店等各类场所,都能见到摄像头。据报道,有些摄像头能自动识别人脸信息,有些摄像头被人破解导致影像资料在网上流传贩卖,引发人们担忧。


多名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相关法律法规并未明确规定商家不可以在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但并不意味着摄像头可以随意安装。在安装摄像头时,务必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遵循维护公共安全原则,同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保障信息安全,不得侵犯和泄露他人隐私。

商场、餐馆随处可见摄像头

5月20日至21日,记者调查走访了成都市多个商场、餐饮店、超市,发现摄像头随处可见。

那商家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店里安装摄像头?

5月20日晚,记者在成都市锦江区一家餐饮店看到,前台、大厅、走廊等区域安装了摄像头。该店负责人告诉记者,摄像头都是自己主动安装的,主要是出于店铺安全考虑,还有一旦出现类似食材、卫生纠纷时,有监控视频就好处理了。



调查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有些店铺有提示牌:您已进入监控区域。而大多店铺则没有张贴相关提示牌,店家或服务员也不会主动进行提示。

那顾客对于店内安装摄像头持什么态度呢?

对此,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正在就餐的顾客。很多人表示理解,认为只要不影响逛街或者就餐体验,商家可以安监控。也有顾客提出质疑:“大厅安装摄像头可以理解,一些饭店包间也安装了摄像头,选择包间就是看中了私密性,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言一行都被记录,谁还能好好吃饭。”

成都市成华区一家小卖部的老板也在自家店里安装了多个摄像头,监控画面实时呈现在收银台上的电脑屏幕上。老板告诉记者,有了摄像头之后,店里要是丢了东西,监控视频可以协助警察破案。

对于摄像头的来源,根据多个商家的介绍,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自己从网上或销售电子产品的商店购买后安装;另一种是收银系统本身携带。监控视频大多存储到网络空间,能保存半个月至一个月左右。

售楼部违规采集人脸信息

“最多的一家售楼处有15个摄像头,每个摄像头每秒可以采集50余条人脸信息。”重庆市永川区检察院检察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通常以监控摄像头的面貌出现,消费者一走进售楼大厅,脸部信息就被瞬间识别并储存,可谓防不胜防。更令人担忧的是,无论是在售楼处门口还是售楼处大厅之内,摄像头处均无人脸识别提示,售房人员对人脸识别也只字未提。

近年来,因公共场所监控图像的不当采集、利用而侵犯个人隐私的案例屡见不鲜,引发舆论争议。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生效,“人脸信息安全”问题再次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

5月21日,记者来到位于天府新区的一个售楼部,以想买房为由进行咨询。刚踏进售楼处,销售人员便请记者登记客户介绍确认单,以此识别客户身份。

在售楼处一楼展示区,记者观察到,这里共安装了6个监控摄像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准了访客。

有业内人士透露,售楼处安装摄像头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部分还安装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监控摄像头。

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人脸识别”等信息安全问题,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作出不少处罚,多地已经叫停或限用人脸识别系统。

购买“刷脸”设备“零门槛”

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摄像头哪里能买到?记者在电商平台调查了解到,人脸识别相关的产品很多,根据功能划分,售价在200元到数千元不等。

5月21日,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人脸识别摄像头”已显示不出任何商品,但通过“人脸识别”等关键词搜索,依然出现了很多商品。而在某拼团平台,最便宜的人脸识别摄像头标价180元/个。

记者发现,购买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监控产品并不需要特别的程序,也不需要出示相关证件,均可直接购买。有些商家的客服人员否认自家出售的摄像头有人脸识别功能,表示摄像头只是单纯的实时记录作用。但据多名行业内部人士透露,从技术上说,即使是最简单的半球形摄像头,经过后台改装也能具备人脸识别功能。

“理论上讲,所有摄像头,不管是否安装人脸算法芯片,都可以通过后台改装实现人脸识别。”成都一家安防设备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那么,普通民众能否通过摄像头外观判断摄像头是否具有人脸识别功能呢?他明确表示,基本不可能。这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安防、支付、交通和门禁等领域,维护公共安全,方便大众生活,也提高了社会效率。但也有一些商业机构借此牟取私利,很少有机构会主动告知,更别说征求客户同意了。

商家摄像头容易被破解

即便安装摄像头的商家没有收集人脸信息的企图,那我们的“脸”就安全了吗?

前不久,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发布《网络犯罪案件审判白皮书(2019-2023年度)》,通报该院近5年审结的网络犯罪案件办理情况。其中一起“窥私”案例让人震惊。

被告人巫某某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了某品牌摄像头的用户名和密码数据库,将其置于自建的App中,通过指令调取数据库信息实现入侵并控制目标摄像头。巫某某控制的摄像头超过18万个,场所涵盖医院、家庭、养老院、实验室等,宣传“足不出户看世界”向“客户”收取68元至688元不等的会员费并提供实时监控画面。最终,法院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巫某某有期徒刑5年,罚金10万元,并没收其违法所得80余万元。

2021年12月,射洪警方通报了一起案件:从2021年10月起,嫌疑人张某某先后两次购买了100多个摄像头控制权限,经常在夜晚登录偷窥。警方在其手机里发现非法下载存储的公民隐私视频40多条。张某某所控制的摄像头涉及范围广泛,包含家庭、公司、茶楼、手机店、美容院等多类场所。

记者调查发现,有用户在社交平台发布疑似破解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摄像头后的监控视频,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一时间,网络上出现了各种破解摄像头的方式方法。

商家是否有权安装摄像头?

商家到底有没有在经营场所安装摄像头的权利?对摄像头记录下的信息该如何处理?

据上海中联(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王雪娇介绍,现阶段我国对于安装摄像头(闭路电视)还没有法律级别的具体规定,多存在于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文件。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要求,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还要注意不得侵犯和泄露他人隐私。如果在涉及个人隐私的场所安装摄像头,则会产生侵权行为,不符合民法典对人格权保护的有关规定。

四川知石律师事务所律师梅安石表示,被拍摄的人脸属于能够识别个人身份信息的敏感信息,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甚至书面形式的同意,显然很多采集人脸的主体并没有取得被拍摄者的同意。“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即使征得同意后,也必须基于合法、正当、必要的目的,通过合法方式去处理和保存这些个人信息,否则即构成违法。”梅安石说。

完善立法明确摄像头安装要求

“安装摄像头,能够实现实时监控,并且具备资料保存和回放功能,能够有效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侦查线索。”王雪娇说,但一些商家不规范安装摄像头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针对该问题,一些地方已开始行动。

湖南省株洲市颁布实施的《株洲市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坚持问题导向,在公共安全法治化、保护隐私制度化、服务群众规范化、提升效能智慧化四个方面破解难题。《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草案)》提出,禁止在旅馆客房、公共浴室、更衣室、哺乳室等可能泄露公民隐私的场所和区域安装摄像头;涉及公共安全人像及车牌等敏感信息采集的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应由公安机关统一规划……

梅安石认为,目前对于公共场所摄像头的安装缺乏统一规定。立法机关应当根据民法典规定,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对摄像头的安装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完善相关立法。公安机关要依法打击提供摄像头破解软件工具、对摄像头设备实施攻击控制、获取买卖公民隐私视频等违法犯罪活动,严惩违法犯罪分子。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对不落实主体责任的社交软件、网站、论坛、视频监控云平台、电商平台等,要依法依规严厉处罚。

编辑:徐雯夏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