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法评| 防“鬼秤”,更要防“鬼影”

  
2024-05-21 15:56:59
     

特约评论员 周葱

“鬼秤”,做了手脚的电子秤之谓也。常去买菜的朋友,时不时会遇到这玩意儿。可以说,在现实场景中,“鬼秤”并不鲜见,已是治理顽疾,是桩烦心事。而最近连续发生在江苏的“鬼秤”事件,就不只是烦心这么简单了。

先有知名打假博主在连云港海鲜市场买虾遭遇“鬼秤”,后有消费者在南京某农贸市场买鱼遭遇“鬼秤”,诡异的是,两起事件当事人均被市场管理人员抢夺、抢摔手机!当然,后果很严重,两地均很快对他们及违规商户进行了从行政拘留到罚款、警告的不同处理,但网友的怒火与质疑并未平息。
的确,如此明火执仗地站商户一边,这些市场管理人员真是连起码的形象和规矩都不顾了,令人错愕。市场管理人员本是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的,竟然使出暴力手段,公然充当违规商户的“保护伞”。大众因此可以合理怀疑:市场管理人员与违规商户间到底捆绑了多大的利益?除了处理的这几个管理人员,整个市场的管理链是否已经全面沦陷?“鬼秤”背后有“鬼影”,才会从保护市场逆行到袒护恶行,我们由此也大概了解为何“鬼秤”成为管理顽疾的重要原因了。

除了可能存在的利益捆绑之外,还有一种原因是管理方怕丑事曝光,影响自身考核。但要想考评好,你工作得做好,而不是靠压制批评来达到目的。管理者把屁股坐歪了,能想到的应对方法都是错。

菜场管理,说起来是社会管理的末端,公众之所以被此事刺痛,是因为它伤害的何止是公平交易?政府公信力从来不容亵渎,而类似的管理者行为,恰恰就是对公信力的侵蚀。别看事情不大,在今天如此发达的舆论环境下,小恶也可能造成很大的伤害。就像网友调侃的,江苏文旅一年的宣传工作,就被几个市场管理者干翻……同一个市场中的守法商贩也会被污名化,他们的损失,该找谁呢?

这次如果没有知名打假博主的爆料,不知道此类乱象还会存在多久。只有铲除不良商贩背后的“保护伞”,才能倒逼市场监管方真正负起责来,敢于用好法律手段,做好日常监管,给大家创造一个安心的消费场景。百姓生活就是天天都要和菜场打交道,毕竟,等事情上了热搜再去管理,显然是不合格的表现。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