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法治引擎”——省人大常委会赴泸州开展《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执法检查

  
2024-05-17 14:39:57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慧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也是我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展望的一大发展目标,其核心要素在于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法治先行。2016年7月23日,《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修订通过,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8章72条,是我省科技领域的一部综合性、基础性地方法规,为我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7年多来,《条例》实施取得了哪些成效?面对全省科技创新活动的新局面、新要求,《条例》未来该如何修订完善?5月14日至16日,省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唐文金率队赴泸州开展《条例》执法检查,围绕企业研发活动开展、财政科技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作用发挥、县域科技进步、进一步修订完善条例的意见建议等重点问题,创新采取“面上检查+随机抽查”监督方式,既关注《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落实情况,又考察《条例》的司法适用性,着力点燃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法治引擎”。

创新驱动发展 古韵酒城焕发新质生产力

“现在为大家展示的是四川大学与中重(泸州)特种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一款消防特种机器人,它能够在火灾等复杂多变的灾害现场代替消防人员快速完成应急救援任务,是我们泸州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代表成果之一。”5月15日,在四川大学泸州产业技术研究院,一个浑身金黄、脚踏履带、形似坦克的特种机器人吸引了执法检查组的注意,大家纷纷上前近距离观摩其构造设计。

(执法检查组成员近距离观摩消防特种机器人)

以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本次执法检查关注的重点之一。“政府在推动企业研发的过程中提供了哪些政策支持、资金补助?企业人才引进的现状如何?”在四川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博尔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西南医科大学代谢性血管疾病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和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点位,执法检查组深入车间、实验室,对标《条例》具体条文开展随机提问,详细了解《条例》贯彻落实情况。

(执法检查组实地考察四川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据了解,近年来泸州围绕《条例》的实施落地,相继出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科技类政策文件42个,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奖励制度、知识产权质押专项管理等服务制度,紧抓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强化科研机构建设、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三个关键,创新实施“科技特派员”等制度,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2017年至2023年,我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从7家增至 1017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了3倍、达210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年度营业收入从315亿元增至823亿元。此外,我们还积极与清华、川大、西南医科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目前,全市已建成国、省级创新平台182个,拥有科研院所11家、省市重点实验室 51家。”泸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用一组组翔实的数据向执法检查组介绍了全市贯彻实施《条例》的总体情况。

泸州因酒而兴、以酒闻名,科技创新同样驱动着传统酒业的发展。在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泸州老窖黄舣智能酿造车间,执法检查组实地观摩了泸州老窖的拌糟系统和自动化、智能化酿造、制曲装备等。“拌糟是酿酒的重要工艺流程之一,这款拌糟系统能根据传统人工拌糟工艺和主要控制指标,采用无重力二维拌合机将母糟、粮食、稻壳均匀拌合,整个过程仅需要1.5分钟,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泸州老窖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执法检查组听取泸州老窖自动化、智能化制曲装备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执法检查还创新采取了“面上检查+随机抽查”监督方式,首次将县域科技创新情况纳入执法检查重点,派出小分队前往合江县、泸州高新区泰丰种业有限公司等点位开展随机抽查,通过实地查看、听取介绍、查阅资料、开展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当地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投入、人才引进、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区域科技规划等情况。

(执法检查小分队抽查企业科技创新情况)

直面现实问题 为科技创新开出法治良方

“总体来看,泸州市委、市政府聚焦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条例》,坚持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新颖,新型研发主体呈现良好态势,创新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科技体制改革效果明显,特点鲜明、亮点突出、成果颇丰。”5月16日下午,执法检查组举行《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汇报会,听取了泸州市政府、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龙马潭区政府的相关汇报。

(执法检查组举行《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汇报会)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执法检查组也对泸州市研发经费投入偏低、财政科技投入不足、中试熟化平台比较单一、高技术发明专利成果产出不多等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提出要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一步提升创新平台建设能级,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完善多元投入机制,进一步推动县域科技进步等五项建议。

会上,执法检查组成员围绕各项短板和不足纷纷提出许多针对性建议。例如,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黄正富围绕进一步健全立法机制、深入普及宣传《条例》相关法律知识、培育和提升法治素养等角度,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断提升贯彻实施《条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随机抽查中我们发现,受到政府财力、地理位置等条件限制,县域科技创新往往存在研发投入后劲不足,企业主动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科技含量偏低,人才引流较为困难,高层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等现实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所长高贤伟建议,区县应加强地方科技管理机构的配置,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制定强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

“这次执法检查组织有效、考察高效,考察点位覆盖了企业、创新平台、高校等,特别是泸州市与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院校开展的产学研合作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些内容都生动接地气地展现了泸州市贯彻实施《条例》的显著成效。”省人大代表、兵器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李纯志认为,下一步应继续加强科技情报检索、大数据中心建设、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工作,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同时,依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切实解决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周期长、人民群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

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成员鞠丽、黄正富、卿泳、高贤伟、李纯志参加检查。科技厅副厅长陈学华、省人大教科文卫委、省技术转移中心有关同志陪同检查。

编辑:王硼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