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 | “生命禁区”的交警队:雪山下的马路天使,云端上的平安使者

  
2024-05-08 11:44:07
     

杨志军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文/图

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石渠县平均海拔4526米,是我省海拔最高的县,这里冰雪期长达7个月,县城里连一棵树都看不见,空气含氧量仅有平原地区的46%。近日,石渠县普降大雪,特别是海拔4825米的莫拉山垭口积雪严重,石渠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全员上路除雪保畅。



石渠县境内的国省道、农村道路长达3700余公里,是扎溪卡大草原连接外界名副其实的“生命线”。“缺少的是氧气,拥有的是忠诚。”作为我省海拔最高的交警大队,石渠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50名民辅警常年坚守在此,守护着一条条雪域天路的通畅和群众出行的平安,他们也被称为雪山下的马路天使,云端上的平安使者。



石渠县年平均气温零下0.9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45摄氏度,“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氧气吸不饱,睡觉火边烤。”是这里的真实写照。高寒缺氧,通讯信号弱,人烟稀少,路面容易积雪结冰,在石渠县境内开车的司机往往都是提心吊胆的。遇到恶劣天气,车辆一旦发生故障趴窝在荒郊野岭,那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我们大队的民辅警都养成了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一遇到极端天气的预警,我们就要组织警力迅速开展路面巡逻,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交通隐患,并在重点路段安排警力定点值守,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平安。”石渠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徐兴涛说。


就在今年2月,石渠县遇到了近几年罕见的大雪。纷飞的雪连下了3天3夜,456省道拉拉山路段上的积雪达到了1米深,大雪封路让大量车辆滞留在山上。

石渠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立即全员上路,和石渠县公路分局的工作人员一起清理积雪。白天大家好不容易将路面清理出来,到了晚上,呼啸的大风将山上的积雪吹下来再一次将公路覆盖。每天凌晨2点,交警们还在路上疏导交通。



为了防止有人员被困雪地发生危险,石渠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加大对重点路段的巡逻力度,果然在皑皑白雪中发现了一辆被困的车辆。当司机看见警车出现在面前时,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他已经在雪地里被困了3天,干粮也快吃完了。最后大家通过装载机推车的方式,终于将被困车辆从雪地里救援了出来。

一身冰雪,两肩霜花;藏蓝警服,守护万家。近年来,石渠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共救助受困车辆500余辆、受困群众1100余人次。



“师傅您好,开车时请牢记自我告诫,检查车况,全员系安全带这三件事。”在石渠县的门户——国营牧场公安检查站,石渠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民辅警对过往车辆的驾驶员进行着交通安全提醒。

针对部分农牧民群众交通法律意识淡薄的实际,石渠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从每一次执法、每一次服务、每一次宣传做起,不断拉近警民关系,刚柔相济执法。针对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创新首次警告、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常见违法先行提醒的怀柔工作法。充分发挥“首站告知”作用,过境车辆进入辖区检查站时发放车辆限速单,对超速、疲劳驾驶的机动车驾驶人采取强制休息措施。这些暖心措施的实施,有效预防减少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石渠县地广人稀,随着经济条件的提升和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牧区的许多家庭都购买了汽车,用来接送孩子上下学更加方便了。但是由于学生上下学时间相对集中,对学校周边交通造成巨大压力,安全问题也成为家长们关心的问题。

民有所盼,警有所为。石渠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通过设立“护学岗”,交警叔叔大手拉小手,护航孩子上学“平安路”。现在,每当上下学时间,在石渠县各中小学校门口都能看见交警风雨无阻指挥车辆,护送孩子们过马路的身影。




“缺氧不缺信仰,缺氧不缺爱心。”石渠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还是一支充满爱心的警队。曾获得“四川省十大最美志愿者”殊荣的普布泽仁,是石渠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辅警,从警14年的他就做了14年公益。由于工作的原因,普布泽仁常常遇见因交通事故受伤的贫困者,他二话不说,摸出两三百元钱塞到对方手里是常事。普布泽仁个人累计向贫困儿童和孤寡老人捐助的财、物共计30余万元,他联系爱心人士陆续资助近百万元。普布泽仁的善心,还带动了许多身边人,石渠县公安局局长敦清、交警大队的同事都加入到他的爱心团队,慈善路上越来越多的人与他牵手同行。

编辑:夏修露   校对:何盈巧   审核:周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