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4月30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重庆人社局、重庆高院、四川人社厅、四川高院共同召开川渝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了川渝两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案件处理情况、劳动人事争议审判工作开展情况。据悉,这是川渝两地四家单位首次就劳动人事争议情况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川渝两地四家单位进一步整合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资源,总结经验、加强类案裁判指引、切实提高川渝两地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办理质效,全力维护劳动人事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数据显示,最近三年,重庆市各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年均处理案件6.2万余件,其中去年处理7.9万余件(仲裁机构立案受理了4.2万余件),争议案件数呈上升趋势,但争议处理形势总体平稳可控。2021年-2023年,四川省调解组织和仲裁机构共受理争议案件41.1万件,涉及劳动者46.7万人,涉案金额111.6亿元,调解成功率、仲裁结案率分别达67.1%、94.9%。
川渝两地涌现了多项亮点举措。“多快好省”化解劳动纠纷工作法、“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仲裁等具有重庆特色的做法,被人社部作为经验进行推广。重庆高院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参与构建以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为工作导向的全国首个“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的劳动争议化解“五方联动工作机制”。四川人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社部门牵头和有关部门参与、司法保障、科技支撑的争议多元处理机制,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一站式”联调联处中心建设。四川法院首创“一案一码”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纠纷赋码”向仲裁领域进一步延伸,推动劳动人事争议纠纷诉源治理工作数字化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法院整合多方资源,提升多元解纷效能,目前,全省法院已联同十余家部门单位成功实现“平台线上对接、人员云端入驻”。从2020年1月至今年3月,全省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成57563件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达81.07%。“川渝两地法院立足主业主责,用司法服务保障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办公厅二级巡视员曾涛在参加新闻发布会后说,特别是四川法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推动劳动人事争议纠纷诉源治理工作中交出了一份靓丽答卷。她希望法院能进一步优化解纷机制,实现数字赋能,推动劳动纠纷的高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