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故事|谢谢!连说了三次

  
2024-04-24 16:35:07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省监狱管理局供图

“谢谢警官!谢谢!谢谢!”

这是今年2月10日,农历大年初一,德阳监狱民警对罪犯每日信息汇报条开展例行检查时,罪犯谢某的汇报内容。民警把汇报条递给教导员,教导员捋了捋汇报条,抬眼与主管民警相视一笑。包含3个叠词的一句简单话语,背后却是一个漫长、生动的教育改造故事。

一通电话,意外惊乱改造之路

现年49岁的罪犯谢某,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2017年入监以来,认罪悔罪,遵规守纪、改造表现较好。


2023年6月11日,谢某通过亲情电话与母亲通话,谢母在电话那头叫了声“儿啊……”,接着便哽咽起来,谢某在追问下得知,父亲已在不久前离世。短暂的沉默后,谢某喊了一声“爸……”,便掩面蹲下失声痛哭。

德阳监狱管教民警见状立即放下电话,快步走出监听室,来到谢某身边。几分钟后,谢某抬起头,带着哭腔说:“周管教,我不孝啊……”

民警递给谢某一杯水:“你的心情我理解,这是人之常情,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只有往前看,你母亲已经失去了丈夫,你就是她生活的希望了。”

“你刚才说自己不孝,那你是要继续不孝,还是想弥补呢?你要思考清楚了。”民警继续开导。

“我还有机会弥补吗?”谢某擦了擦脸上的泪痕。

“当然有,你母亲还在等着你,你好好改造,早日回家照顾她,不就是弥补吗?”

一番关爱,托住低沉失落的心

鉴于谢某遭遇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为帮助其尽快走出阴霾,确保改造平稳继续,在监区向监狱汇报同意后,安排主管民警与谢母联系,向她介绍了谢某的现实改造表现,并详细了解了谢某家庭情况。


经了解,谢某为家中独子,入狱后,谢某妻子与其离婚,儿子尚在读书,由谢某父母代为抚养。如今谢父突然因病去世,原本就拮据的家庭更加困难,这让正在服刑的谢某情绪低落,顾虑重重。

为引导谢某重新振作精神,积极改造,主管民警定期与谢某谈心谈话,掌握其思想动态,并鼓励他多写家书联系家人,争取早日与家人团聚。

一段时间后,谢某情绪明显平稳了许多,对民警的谈话也愿意敞开心扉。

一次走访,真情连通墙内外

为彻底解开谢某心结,用亲情助力谢某更加积极改造,监区决定以“罪犯亲情大走访”为契机,对谢某家庭进行一次实地走访。


走访中,德阳监狱民警为谢某的家人详细介绍了谢某近期的改造表现及刑事政策,得知儿子近况的谢母一再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激,拉着走访民警的手,拜托民警叮嘱谢某“安心改造,早点出来。”然而,民警发现,与谢某母亲的激动相反的是,谢某的儿子身上有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默。

走访接近尾声时,谢某的儿子腼腆地对民警说:“叔叔,请告诉爸爸好好改造,我也会努力读书,奶奶和我等着他回来。”

回到德阳监狱后,民警第一时间将走访录制的视频回放给谢某,当看到母亲的身影,听到儿子的声音,谢某的眼里充满泪水,脸上却露出笑容,“谢谢警官!谢谢!谢谢!”谢某激动地向民警表达感谢,还抖擞精神一个立正,对在场民警深深地鞠了一躬,诚恳地说:“我以后一定更加踏实改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回到家人身边,把错过的时光都弥补起来。”

现在,谢某思想情绪稳定、改造状态积极。德阳监狱民警在检查其书信和通话中发现,谢某多次提到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对监区民警的感谢,嘱咐母亲保重身体,鼓励儿子认真学习……

“谢谢警官!谢谢!谢谢!”8个字、3个叠词是谢某打开心结、回归改造正途的写照,也是监狱践行改造宗旨的生动体现。四川监狱将持续聚焦主责主业,主动作为、用心用情,打好教育改造“组合拳”,不断提升改造质效,为社会回送更多守法公民。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