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文/图
2023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成都市是10个入选城市(地区)之一,也是西部唯一入选的城市(地区)。那么,成都的优势在哪里?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谢丽萍介绍,成都是四川的省会城市,也是国家中心城市,承载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心极核任务。此次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成都营商环境建设一流。近年来,按照成都市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总体部署,成都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成都着眼国家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建设,构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成都瞄准未来发展,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积极打造知识产权保护生态圈。成都聚焦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在促进创新创业创造、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加快知识产权工作与科技、产业、人才等领域深度融合。知识产权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成都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稳居全国先进城市行列,正向国际一流迈进。
成都创新发展基础厚实。截至2023年底,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37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0.6件,是全国平均水平11.8件的近2倍。有效注册商标93.99万件,版权登记120.16万件,地理标志120个,7个地理标志荣登中国品牌价值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百强榜,其中蒲江丑柑等4个产品品牌价值超100亿元;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县域、园区突破10个,厚实的创新发展基础为成都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本条件。
成都科技创新能力强劲。成都着眼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和天府实验室,建成高能级创新平台121个,入驻孵化器251个,布局3个知识产权产业赋能中心和55个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引进清华、北大、上海交大、西工大等校地创新平台95个,培育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988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全市共有知识产权本科及以上专业的高等院校11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千余家,执业专利代理师突破1千人,律师近2万人,从业人员超3万人,科技创新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百强榜,成都跃居全球第2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