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志斌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雍剑波 文/图
今年3月中旬,岳池县在吴雪艺术中心主会议室召开全县未成年人保护暨推进“法治班主任”工作会。岳池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岳池县学校、幼儿园校(园)长、家委会代表、班主任代表等近千人参加会议。岳池县委副书记、县长方飞剑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主题是全面安排部署全县“法治班主任”工作,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质增效。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由岳池县公安局探索创立的“法治班主任”工作在运行一年取得初步成绩后,已在全县大面积铺开。
岳池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有未成年人16.1万名,其中,留守儿童占比超40%,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占比超60%,这意味着全县有近7万名学生(幼儿)长期处于监护缺位状态。近年来,由此引发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时有发生,针对未成年人的侵害、伤害案给学生、家长和学校造成了严重影响。岳池县公安局聚焦解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被侵害问题,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有效解决未成年人保护“最后一米”的问题,2023年4月,该局探索开展“法治班主任”改革试点工作,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公安主推、警校共建、家庭尽责”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为全县学生(幼儿)平安健康成长筑起一道防护墙。
“法治班主任”工作运行一年来,岳池县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明显增强,2023年暑假,首次实现学生意外溺亡事故“零发生”,“法治班主任”工作得到广泛认可,工作经验在2023年全省公安机关全面深化改革现场会作交流推广。今年以来, 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同比下降50%,未成年人被侵害刑事犯罪案件同比下降70%。
坚持党政推动
构建未成年人“联管”新体系
党政全力推动。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推动岳池县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审议工作方案,将“法治班主任”改革试点工作写入县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岳池县重点工作高位推动。依托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法院、检察院、教科体等18个部门联动开展工作,共同解决难点堵点问题。
警力全域进驻。组建“法治班主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长、县未成年人保护小组组长担任工作专班负责人;县委政法委、县委宣传部、法院、检察院、发改局、经信局等29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切实履行职责;县妇联、教育、政法、民政、编办等重点部门落实“六大保护职责”、实施“六大行动计划”;根据全县学校、幼儿园布局情况,优选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政法单位800余名干警进驻全县所有班级担任“法治班主任”。
部门全面协同。建立定期工作会议机制,县“法治班主任”工作专班办公室每季度采取工作会议、情况通报等方式,组织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具体研究“法治班主任”工作,特别对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高效解决。县“未保办”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确保工作落地落实见效。
落实“三进机制”
重塑未成年人保护新模式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校园霸凌吗?如果遭遇校园霸凌应该怎么做呢?”4月2日,岳池县公安局朝阳派出所副所长、翔凤学校“法治副校长”向志强带领该所全体“法治班主任”来到翔凤学校,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据悉,中小学校、幼儿园“法治班主任”实行派遣制,由岳池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优选讲政治、顾大局、作风正、群众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担任“法治班主任”,并由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正式聘任“法治班主任”。
“法治班主任”每学期不低于3次进班开展集中宣传(含“开学第一课”“放假前最后一课”),围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12·4”国家宪法宣传日及其他专项法律宣传日活动,重点通过典型案例,不定期开展防事故、防欺凌、防诈骗、防侵害、防违法等方面的安全法治教育。
进班面对面宣传。“法治班主任”进班面对面开展防事故、防欺凌、防诈骗、防侵害、防违法等安全法治宣传,用典型案例教育人、警示人,帮助青少年学会用法治思维处理矛盾问题,做好自身安全防护,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要求“法治班主任”上好“开学第一课”“假前最后一课”和重点实需课。运行一年来,“法治班主任”进班开展各类安全法治宣教8000余场次,印发“法治班主任”名片,开展警示教育,针对初高中学生制作预防校园欺凌、防范性侵短视频《勇气》,有效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进群键对键交流。“法治班主任”当好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全覆盖进入各班班级群,适时发布典型案例、警示信息,充分利用即时通讯和家长会等线上线下方式,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深入了解学生意识形态领域思想动态,协助和指导班主任化解矛盾问题,对需多部门联合处理的问题,报至法治班主任工作专班办公室推进解决。“法治班主任”运行以来,协助班主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17起,收集意见建议54条,及时帮助找回未成年人25名。
进家点对点帮扶。“法治班主任”会同学校、班主任动态摸排不良行为学生、易受侵害学生情况,建好重点关注、关爱学生两本台账,落实动态跟踪管理制度,对身患疾病、家庭困难的,及时推送民政部门帮扶救助。对有不良行为倾向的,主动介入干预,及时教育矫治,及时开展家访,督促落实监护责任。一年来,“法治班主任”接到各类咨询92件,为重点关爱学生解决实际困难127个。
坚持“打击亮剑”
开创未成年人保护新局面
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政法机关严厉打击针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杀害、伤害、性侵、拐卖等恶性案件,依法打击胁迫、教唆、引诱、欺骗等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从严查处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未成年人卖淫及从事营利性陪侍活动等违法犯罪,形成强力震慑。建立涉未成年人案件办理“绿色通道”,坚持从严、从快、从重处罚,对重大疑难案件和影响恶劣、社会关注的案件挂牌督办、快侦快破、办成铁案,提升执法司法效率。
依法保护师生权益。公安机关严查扰乱学校秩序、诽谤辱骂殴打师生等案件,对侵害师生权益的坚持露头就打、绝不姑息,坚决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政法机关依托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救助中心,最大限度落实“一次性”取证原则,避免“二次伤害”。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体现在执法司法的全过程,及时给予心理干预、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特别是对多次参与违法犯罪,家庭无法履行监管责任的,通过更换委托监护、接受特殊教育等方式,促进顺利回归社会。
依法落实报告制度。岳池县检察院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建立完善强制报告制度,指导责任单位知晓报告责任、报告方式,推动强制报告工作落地落实。各行业主管部门压实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医疗机构、旅馆酒店等重点行业经营者强制报告责任,督促严格履行报告义务,特别是对严重的欺凌、性侵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并配合依法处理。
推进“深耕善治”
构筑未成年人保护新防线
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岳池县委政法委牵头,公安、检察、教科体、宣传、文广旅、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严查违规贩卖香烟、售卖租赁手机、售卖有害出版物行为,严查非法售卖有害玩具、管制刀具等行为,针对治安复杂区域、乱点乱象,适时启动联合执法,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公安机关加强人脸识别系统建设,及时对出现在校园周边的刑事前科人员、重症精神障碍患者、“三失三气”人员预警处置;同时,在上学放学期间实施“三见”措施,严查“三车”乱象,确保师生人身安全、交通安全。各学校加强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护学岗”措施,确保校园绝对安全。
加强重点行业场所监管。市场监管、文广旅等部门加强重点行业场所设置审批,学校周边不得设置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督促行业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或为未成年人提供相关服务。宣传、经信、公安、文广旅、教科体等部门,大力整治有不良价值导向的网站、短视频平台、微信群、QQ 群,严厉打击黄赌毒、“隔空猥亵”等违法犯罪,净化网络环境。公安机关强化旅馆业执法检查,督促从业人员落实未成年人入住“五必须”规定,防止发生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加强歌舞娱乐场所、洗浴场所监管,及时查处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加强人员准入制度建设。人社、教科体、民政、卫健、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指导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部门、单位、机构,落实从业人员准入查询和定期查询违法犯罪记录的规定,严防具有性侵、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工作。教科体、学校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严格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以案为鉴、警钟长鸣。
深化机制牵引
赋予未成年人保护新动力
体系规范运行。实行法治副校长领导下的“法治班主任”工作制,由法治副校长统筹、组织开展“法治班主任”工作。“法治班主任”对收集的问题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报法治副校长协调解决。法治副校长及时搜集汇总“法治班主任”不能解决的问题,对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通过本部门解决,对非部门职责的可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或上报县“法治班主任”工作专班办公室督促相关部门限期完成问题整治。
财政专项保障。县财政每年给予专项资金30万元保障“法治班主任”工作,用于教材研发、工作宣传、人员培训、表扬奖励及日常办公等,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保障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全力打造特色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拓展安全法治教育阵地。
严格奖惩措施。“法治班主任”工作坚持过程督考和结果问责导向,对未按要求落实相关工作的,由县“法治班主任”工作专班办公室会同县政府督查室进行通报;对所任职班级学生出现违法犯罪、被侵害或发生安全事故的,开展履职情况倒查,对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的,依纪依规追责问责。同时,每年由县政府评选出30名工作成效突出的“法治班主任”进行表扬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