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宾市委依法治市办、宜宾市司法局制定印发《宜宾市司法行政系统“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出台司法行政服务高质量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六项举措”,奋力为全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法治支撑和服务保障。
完善健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法规规章制度。加快推动《宜宾三江新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工作,严格落实“五合”审查标准,做好涉市场主体权利义务内容合法性审查。
开展涉及市场主体权利义务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会同市人大法工委、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制定清理工作方案,对存在妨碍公平竞争、设置隐形壁垒、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等方面问题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
建立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联动机制。会同市市场监管部门推动建立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联动机制,为构建统一大市场提供法治支撑。
全面落实涉企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贯彻《四川省行政裁量权基准管理规定》,全面推行“一目录、五清单”精准高效监管,严格规范行政检查权,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建立涉市场主体行政复议绿色通道。督促指导市市场监管等部门提升涉市场主体行政复议宣传培训力度。优化行政复议案件受理程序,实现受案渠道高效运转。规范涉市场主体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环节,加强对行政机关违法行政行为的纠治,推进涉市场主体行政争议有效化解。
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通过对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出庭应诉质效进行通报,督促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实施外来投资企业合法权益保障专项行动。健全外来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开展外来企业大走访活动,对企业投诉做到第一时间有答复、有回音。
开展“减证便企”行动。持续推进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动态调整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打造园区(开发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推动建立园区(开发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探索建立工作站运行、服务、保障等制度机制,服务园区企业发展。
实施小微企业法律帮扶计划,为企业权益保护提供法律支援、维权解纷等公共服务。组织举办法治讲座,开展中小微企业“法治体检”、“法律服务进百企惠千企”活动,提供法律咨询和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针对小微企业职工开展法律援助普法宣传,提升职工法律援助知晓率。开通小微企业职工申请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提升案件办理质量,开展维护职工权益典型案例评选。
深化重大项目专项法律服务制度。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队,为高铁南片区开发建设项目提供专项法律服务,各县(区)司法局确定一个本区域内的重点项目,并提供专项法律服务。
加大涉外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协助成立市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会,并推动实体化运行。支持市内有条件的法律服务机构拓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务,壮大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
加强“枫桥式”商会和商会调解组织建设。联合市工商联等部门,加强商会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健全商会商事人民调解机制,不断提升商会人民调解覆盖面和影响力。
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活动。结合“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活动,坚持以“送法进企业、进园区”为抓手,督促“谁执法谁普法”责任部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公司法主题宣传,组织编印涉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知应会法律目录清单,推动全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线学法考法。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法治督察。重点聚焦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反映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政府招投标中存在的违反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公平竞争等政策规定情形和行政机关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案件,组织开展小切口、精准法治督察。
加大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力度。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全面依法治市考核指标体系,作为推进落实全面依法治市重点任务共性指标考核内容。
(宜宾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