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周靖
3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作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记者注意到,四川检察机关在打击涉缅北电信网络诈骗、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刑事审判监督、推进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等方面的工作被报告提及,成为今年最高检工作报告中引人瞩目的“四川亮点”。
报告点击
“依法严惩电诈网赌,积极参与打击涉缅北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深挖严打组织者、领导者及幕后‘金主’,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5.1万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14.7万人、网络赌博犯罪1.9万人,同比分别上升66.9%、13%和5.3%。”
2023年,四川省检察机关统筹全省检察力量,积极参与打击涉缅北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南充检察机关办理的“4·01”案,涉及缅北21个团伙,已对519名缅北“回流”涉案人员提起公诉,涉嫌的罪名主要涉及诈骗罪、偷越国(边)境罪。办案期间,南充市检察机关成立专案组,有效解决管辖争议,制定“4·01”案量刑建议参考,同时统筹该市各区县检察院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明确审讯方向。
据四川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案是自“断流”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目前全国立足境内打击境外电信诈骗“回流”案件中打掉团伙最多、抓获人员最多的案件,也是打击境外电诈犯罪案件中法律效果较好的案件之一,对办理我国居民实施的特大涉众型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该案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法律监督案例。
报告点击
“制定专门意见,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
2024年四川省检察院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3年11月14日,在川渝两地检察机关的共同努力下,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意见》,针对助力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提出具体举措。2023年12月13日,第三次川渝检察协作联席会召开,重庆市检察院、四川省检察院会签《关于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聚焦思想任务再认识、平安建设再发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再聚焦、生态保护再提升、服务城乡融合再深化、机制建设再完善6个方面推出47条具体措施,携手打造区域法治一体化高水平样板。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4年来,四川检察机关积极与重庆检察机关协调对接,共同研究建立两地检察协作机制,以司法办案为重点,多领域、多方位、多层次开展检察协作,建立协作机制106项,协同办案120余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法治强动能。
报告点击
“四川检察机关审查‘毛某强奸杀人案’时,发现客观证据不能认定其作案,真凶另有他人,督促公安机关依法释放并持续跟进监督,十四年后真凶落网。”
2006年8月24日,四川省乐山市一废弃化工厂外的临街门市内,一名30岁左右女子惨遭强奸杀害,经走访调查,死者居住在案发现场附近,以拾荒为生,很快,居住在附近,未婚、同为拾荒者的毛小军进入了公安机关视线。在讯问过程中,毛小军闪烁其词,先否认、后认罪,虽然毛小军自认有罪,真相看似水落石出,但在该案被移送审查起诉后,检察机关还是发现了疑点,通过连环追问,成功排除了毛小军作案嫌疑。最终,检察机关通过持续引导侦查14年,成功锁定案件真凶。2023年5月,真凶被判死缓。
让有罪者受惩、还无辜者清白,彰显法治正义。四川省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案牢牢守住了案件质量这条司法办案的生命线,落实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全面准确查明案件事实、确保不枉不纵,是“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最好诠释。该案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法律监督案例。
报告点击
“北京、山西、浙江、四川等地检察机关研发公租房违规使用、临时用地到期未复垦、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违法抽取城市地下水等法律监督大数据应用模型,促进系统治理,维护公共利益。”
2023年10月16日,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结果揭晓,成都市检察院、成都市龙泉驿区检察院构建研发的“违法抽取地下水公益诉讼类案监督模型”荣获全国一等奖。该监督模型根据企业理论用水量与实际支付用水量的差值情况推送企业违法抽取地下水监督线索,结合线下核查可开展生态资源保护、水资源税国有财产保护公益诉讼监督。2023年,四川省检察院在全省部署开展违法抽取地下水专项监督,利用该大数据检察监督模型督促159家企业停止违法取水行为,维护城市地下水安全。
2023年,四川检察机关深化实施数字检察战略,着力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一云、一中心、五平台、五体系”智慧检察新格局。建立全省共享的法律监督应用平台,57个法律监督模型已在全省运用,实现重点领域法律监督工作从案件办理向系统治理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