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玩泓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任 乐山市委政法委供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全程。一年来,乐山市政法系统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奋力推动新时代乐山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乐山、法治乐山,为全市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2023年9月,乐山市成功创建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聚集政法之力 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乐山市委政法委出台全市政法系统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20条措施,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领域,覆盖企业审批服务、案件办理、依法退出等“全生命周期”,为经营主体提供“一揽子”精准有效的政策保障。
服务高质量发展,乐山政法机关一直在行动。
服务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全球晶硅看中国,中国晶硅看四川,四川晶硅看乐山。近年来,在“头号工程”深入实施下,乐山五通桥区晶硅光伏产业强势崛起,全球晶硅光伏领域排名前十的头部企业已经有半数落户乐山,现已形成24万吨硅料、45GW单晶拉棒切方和16GW硅片生产能力,高纯晶硅产能位居全球第一方阵,“中国绿色硅谷”成为四川新经济地图的重要地标,是全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的重要一极。
2023年,五通桥区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特色优势产业(晶硅光伏)试点、四川省首批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园区。成绩背后,离不开法治的一路陪伴和“护航”。据了解,近年来,五通桥区整合政法资源力量,推进实施“红芯领航·法耀硅谷”行动,建立“1+4”政法服务保障“中国绿色硅谷”发展协作机制,成立了新型工业基地法律服务综合体,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法院(法庭)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警务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汇聚园区,配齐配强专业团队力量。基地法律服务综合体实行“一站式”运行机制,除搭建案件审理、涉诉反映、证件办理等五大服务平台外,还推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处理、统一窗口出件”闭合循环运转模式,开通企业办事“绿色通道”,围绕立案、审理、诉讼、咨询等环节,提供容缺办、上门办、预约办、加急办等多元服务,有效实现了企业事项办理提速。
下一步,乐山政法系统将继续围绕服务内核,优化涉企治理举措,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为“中国绿色硅谷”核心区发展拓宽“绿色通道”,为企业合法合规经营高擎“绿灯”,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护航区域经济再攀新高。
优化区域法治服务供给。2020年,乐山市与重庆市武隆区缔结为友好城市,开启了区域协同合作发展新篇章。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背景下,如何优化配置法治资源,高效做好法治服务文章?近年来,两地政法系统一直在积极探索。2023年8月24日,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法院与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法院、峨眉山市人民法院签署《司法服务保障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协作协议》。两地法院签署的协作协议共10条,明确将围绕司法服务保障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构建司法服务联动机制、深化诉讼事务委托互助、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动执行措施互助协作、统一法律适用和裁判标准、加强人民法庭协作交流、信息化应用合作、司法研究与信息宣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两地旅游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无独有偶,2023年12月12日,乐山市司法局与重庆市武隆区司法局签订深化司法行政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法治政府建设、法律服务、社会治理、行政执法监督、队伍建设等领域全面加强合作,建立完备、高效、便捷的区域协作交流机制,推动两地司法行政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筑牢生态安全法治屏障。2023年2月,随着法槌敲响,乐山市第一起“碳汇修复”案宣判,3名无证砍伐林木的被告人当庭认罪,并自愿认购30吨的林业碳汇弥补生态环境受到的损失,实现了生态损害的全链条、精细化修复,这是乐山市法院系统多元化生态修复的创新实践。乐山市检察院充分运用刑事打击、民事行政监督、公益诉讼等多种手段,深入开展国土保护领域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加大公益损害赔偿追偿力度。推动建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的衔接机制,探索推进以劳代偿、增殖放流、补种复绿等生态修复方式,强化自然资源司法保护,发挥“益·峨眉”文旅生态检察团队、“鱼跃龙门”生态法治保护基地作用,深化落实与多地检察机关签订的生态保护协作机制,携手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夯实平安之基 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
建好基层治理“综合平台”。在乐山峨眉山市太泉广场南侧,峨眉山市综治中心坐落于此。进入综治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一体化开放式的受理窗口整齐排布,让人眼前一亮,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多功能调解等8个功能室井然有序。不久前,王芳(化名)因一起交通事故陷入纠纷,与对方一直无法达成协议。无奈之下,王芳到综治中心求助。核实情况后,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立即组织法院、交警、派出所、相关镇政府和法律顾问召开分析研判会,特邀调解员对双方开展“面对面”调解……多方联动配合之下,短短数日,就打破了双方僵持多日的对立局面,调解协议顺利签订。
近年来,乐山市持续推进全市范围内的“多中心”合一工作,有效整合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等资源,一张基层矛盾纠纷“一站式”解纷平台大网正在乐山快速织就,2023年,全市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3万余件,化解率达98%以上。
做实便民服务“主战单元”。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常住人口不断增加,如何提升社区服务管理能力水平,更好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便民服务,已成为各地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该情况,乐山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中心城区建设“心连心·邻里中心”,打造集“事务办理、民生服务、区域联盟、党群活动”为一体的便民服务综合体,形成“群众一句话诉求、社区5分钟响应、问题1小时办结”闭环,现已覆盖服务市民85万人。
“真的太感谢这个‘邻里中心’了,一天的时间,他们就帮我解决了我一个星期都没办好的事情。”在乐山市通江街道的“心连心·邻里中心”大厅,市民徐女士送来了一面印有“为民服务暖人心排忧解难似亲人”的锦旗。“心连心·邻里中心”通江站是乐山市打造便民服务综合体的一个缩影。目前,乐山市在中心城区已设立5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专职运营管理、制度建设、事权承接等工作。制定“心连心·邻里中心”运行规则,由政法委、组织部门牵头,基层治理办主管,行政审批、公安、司法、人社、民政、财政等部门协同配合。坚持“一个号码对外、一个平台受理、一套机制办理”模式,推动心连心热线下沉基层,实行“热线点题、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就地疏难解困机制,实现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受理、反馈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同时,以“心连心·邻里中心”为核心,示范打造“法治小区”“智慧小区”,同步建设社区“睦邻空间”、小区“邻里空间”和商圈“红领空间”党建示范项目,实现55个社区“全科网格”服务管理全覆盖,形成横向到边的阵地体系,打造出“5分钟便民服务圈”。
推动治安防控“深耕善治”。2023年4月初,乐山市中心城区柏杨社区某小区发生多辆私家车被划事件,辖区居民向乐山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彭山路派出所柏杨社区前哨警务站反映,警务站民警迅速开展实地走访、调取监控,同时积极发动“平安守望者联盟”成员在重点路段、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开展巡查,提供相关信息。2023年4月7日凌晨,“平安守望者联盟”成员吕先生、刘先生、徐先生等人在开展蹲守工作一天一夜后,发现一人在路边停车位逗留徘徊多时,非常可疑,于是立即将该情况及时向柏杨前哨警务站进行了汇报,寻求支援。收到线索后,警务站民警立即到场将该可疑人员控制并带回,彭山路派出所案件办理队第一时间联动响应受理此案,成功地破获了此案,为辖区居民筑牢了安全屏障。
2023年,乐山公安在全省率先出台《全市公安机关“深耕善治”三年行动计划》。文件出台后,围绕警务服务精细化、精准化,市中区“前哨警务”、沙湾“金沙”智慧警务、井研“近邻联盟”等深耕创新举措纷纷落地,形成了“一线(警种)一品牌、一域(市县)多品牌”的良好态势,全市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分别同比下降26.55%、35.82%、18.09%。
激发创新之能 加强政法工作质效
“我们平时都在校园里,与社会接触面较小。如果遇见什么法律问题,会感到惊慌失措,现在学校就有专门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方便我们咨询专业的意见,这让我们心里有了底。”乐山师范学院学生小王感慨道。
2023年2月25日,由乐山市司法局、市中区司法局与乐山师范学院共同建设的乐山师范学院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正式运行。这是乐山首个、全省第二家高校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近年来,乐山市司法局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的法律服务需求。依托乐山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示范带动,建成1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71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现了覆盖城乡的“半小时法律服务圈”。
2023年,面对复苏发展和转型升级双重任务,乐山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突出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市政法系统深化跨部门办案平台建设应用,办案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成立“平安翼嘉”社会治理智能创新实验室,完成政法三级网升级改造。“雪亮工程”建设项目、“金沙情指”实战指挥平台等案例获评第四届数字四川创新大赛“优秀案例”“十佳案例”。推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实体进驻县级综治中心;建立132个乡镇(街道)联络站,构建“嘉美人和”检察服务体系。创新“法惠‘嘉’里人”品牌,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公证事项分别同比增加25%、9%。创新研发“阳光警务”执法公开系统,推动查询、出具证明等服务事项24小时“不打烊”。整合相关公安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压缩审批材料180余项、降幅60.48%,办理时限提速15%。
筑牢事业之本 锻造过硬政法铁军
“许大爷,最近高温天气,要注意用火安全哟!”头顶着骄阳,沐川县公安局黄丹派出所民警杨坤来到茨竹乡茶坪村进行森林防火知识宣传。针对山区群众出门困难,沐川公安开展“车到村、人到户”的“背包警务”服务,推出上门办证、上门送证、上门送法、上门化解矛盾纠纷等便民措施,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背包警务”是乐山政法系统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地方实践,也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生动成果。一系列民生实事的落地,换来了群众对全市政法队伍不断上升的满意度,树立了乐山政法干警良好形象。
持续从严治党打造过硬政法队伍。健全落实政法系统党风廉政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开展纪律作风督查巡查,采取实地检查、约谈、重点通报等方式,督促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等铁规禁令执行。深化执法司法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治理,高效办结“12337”政法干警违纪违法举报平台线索81条,探索建立政法队伍风险评估机制等经验做法被《长安》杂志刊载。2023年,乐山政法系统60个集体、233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表扬,乐山市检察院被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井研县法院研城法庭被表彰为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夹江县公安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五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沙湾区踏水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耍惹阿觉、蒋兴义、杨金花、郑元丰4人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展望】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下一步,乐山市政法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殷殷嘱托,聚焦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和全市“产业强市、旅游兴市”实践定位,紧扣“一个主题”、把握“两项聚焦”、立足“三大板块”、做实“四强抓手”,全力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乐山、法治乐山,为奋力谱写乐山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