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省女子监狱上演“特殊的团圆”

  
2024-02-07 17:41:09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李季 省女子监狱供图

近日,省女子监狱集中组织开展“亲情相牵 守望新生”主题面对面会见活动。根据罪犯分级处遇及会见相关规定,组织符合条件的罪犯与其亲属进行面对面会见,旨在以亲情感召促进罪犯积极改造、安心改造、在希望中改造。

一张奖状

点燃新生的期盼

“妈妈,你看,这是我上学期得的奖状,我可是‘优秀宝贝’哦!”小宝(化名)捧着奖状送到妈妈面前,眼里盛满了骄傲。罪犯谭某某一把搂过小儿子,亲昵地贴着脸夸奖道:“你真棒,比妈妈厉害。”


一晃四年,看着昔日襁褓中的孩子如今口齿伶俐地叫着“妈妈”,罪犯谭某某心里满是愧疚。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在孩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候,却无法给予最基本的母爱。在半个小时的会见时间里,罪犯谭某某一直抱着孩子不松手,眼睛一刻不眨地盯着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似乎想要弥补这四年缺失的陪伴。

“妈妈,今天你可以和我一起回家吗?”会见结束时,小宝仰着头天真地问道。罪犯谭某某一愣,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说道:“今天哥哥没带奖状来,妈妈还不能回去,等你们攒够10张奖状,妈妈就回家。”转过身,罪犯谭某某的鼻头还是酸了。

回监区的路上,罪犯谭某某开心地向监区警官分享道:“警官你知道吗,今天我收到了宝贝带来的奖状,真的太高兴了,我也要和宝贝一样,好好改造,争取也得一张‘奖状’,等我回家时带给他们!”

一张纸条

承载团圆的守望

在会见中心,罪犯李某某的家属依规会见完后,主管民警突然收到了一张特殊的小纸条:“感谢你们搭建这个面对面会见的亲情平台,使我们的心更加贴近了……”


“这是五年来我第一次见到爸爸妈妈。”坐在会见室里,看着多年不见的家人,罪犯李某某感到无比心酸。五年不见,爸爸妈妈的两鬓不知何时已悄悄生出白发。

这五年来,每一个月,父母都会定期打电话、写信询问李某某,从未间断。在无数个夜晚,是主管民警耐心安慰、开导深陷悔恨泥沼的罪犯李某某,也定期和家属联络,反映其改造情况。

会见结束后,罪犯李某某的家属满脸泪痕,将感谢信塞给主管民警,低声说了句“谢谢”,就匆匆离去了。

一双不善言辞的父母,一张皱皱巴巴的普通A4纸,背后却满载着对这次“特殊团圆”的真挚感谢。

一次相聚

跨越漫长的距离

“妈妈!”在看到母亲身影的那一刻,罪犯杨某和跑过来的妈妈抱了个满怀。母亲久久憋着的泪水终于倾泻而出,将她紧紧地搂在怀里。爸爸、外婆也拥抱过来,四个人形成了一个温暖的圈。从新疆到成都,这次面对面会见,他们跨越了遥远的3000公里。


还记得当初知道自己符合本次会见的申请条件时,罪犯杨某欣喜若狂:“太好了!”家远在新疆的她,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家人了。但随即,她又冷静下来:这么远的路程,家人要怎么过来?天气严寒,年过七旬的外婆能来回奔波吗?短短30分钟的会见时间,值得让家人不远千里赶过来吗?

将这些顾虑通过主管警官转达给家人后,罪犯杨某得到的是家人坚定的选择:“要来,有这个机会,再远也要见你一面,让你更踏实地好好改造!”

望着跨越了大半个中国的亲人们,罪犯杨某的眼眶又湿润了,虽然天气寒冷,但她感受到的是被亲情包围的火热温暖。

时间过得很快,会见进入尾声。妈妈依依不舍地拉着她的手:“一定要听警官的话,不要像以前一样任性了。”“好,妈妈,我会好好表现,早点回家看你!”

下一步,省女子监狱将持续搭建优化亲情帮教体系,充分发挥亲情感召在改造罪犯过程中的激励作用,为罪犯服刑改造注入亲情动力,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效,彰显监狱执法温度。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