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徐婷婷
“综合目标考核继续蝉联全省法院第一。”“自主研发‘绵阳市行政诉讼一体化平台’,有效提升协同化解效率。”“全市法院两年以上未结案全部清零。”......2月6日,在全省中级法院院长会上,成都、泸州、绵阳、乐山、南充、广安、达州、雅安八地中院进行了主题发言,现整理发言摘要如下:
成都中院
坚持扫黑除恶斗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2023年,成都法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省法院坚强有力指导下,扎实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走深走实。全年审结涉黑恶及“保护伞”案件11件119人;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案件1541件2575人,涉案被害人27万余人,涉案金额141亿余元。
聚焦政治担当,始终坚持高位推进。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法院专项工作。
聚焦依法严惩,坚决铲除犯罪土壤。从严惩处重点人员。依法从严惩处涉黑恶犯罪组织的组织领导者和骨干成员,重点打击电诈犯罪幕后“金主”“蛇头”,对56名涉黑恶及电诈罪犯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依法从快从重审结田远某某等17人、刘某等8人重大涉黑恶案件。全面打击关联犯罪。坚持全链条打击,斩断灰黑产业链,依法判处电诈关联犯罪案件1418件2212人,有效切断犯罪信息流和帮助链。
聚焦办案效果,最大力度追赃挽损。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妥善运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分化瓦解黑恶犯罪组织,对26名涉黑恶犯罪分子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处理;对被诈骗、胁迫的在校学生、未成年人,以及部分初犯,坚持教育、挽救方针,依法从宽处罚、适用缓刑,对1393名电诈犯罪分子判处非监禁刑。加强追赃挽损工作。加大对电诈犯罪被告人适用财产刑的力度,共判处罚金刑4838.75万元;常态化扫黑除恶以来,成都法院受理涉黑恶财产执行案件152件,涉案标的7.67亿元,执行到位7.09亿元,到位率92.47%,坚决铲除黑恶势力经济基础。
聚焦综合治理,治罪治理一体推进。加强法治宣传。结合法治进校园、进社区、进法庭等形式开展宣传近百场,不断提升群众抵御黑恶势力侵害、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加强源头预防。为社会综合治理“把脉开方”,就金融放贷、通信安全等方面的监管漏洞,发送司法建议18件。双流法检联合向辖区四家电信运营商发出联合建议书,系全省首例电诈“双建议”,被列入2023年度全省打击治理“电诈”亮点工作。
泸州中院
守正创新 凝心聚力
以“泸法麒麟”法治文化品牌赋能泸州法院高质量发展
2023年,泸州法院以“泸法麒麟”法治文化品牌建设为抓手,依法能动履职,全年获得省级以上荣誉176项,综合目标考核继续蝉联全省法院第一。
以文培元,在品牌建设中强化思想引领。首创“三学两践行”学习模式,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弘扬法治文化,全年3件案例登上《今日说法》,自编自导自演微电影《石榴红了》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开展“童声诵法”47期,让“泸法麒麟,酒城公平正义守护者,守护您身边的幸福”品牌内涵更加深入人心。
以文弘业,在品牌建设中聚焦主责主业。实质化解时间跨度长达72年的张某某涉外行政纠纷案。创新开展“泸法麒麟·白酒产业司法强链”,深入酒企开展暖企护企司法服务。2023年11月,泸州中院知产庭获评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集体。做深做细“石榴籽”调解,叙永县法院摩尼法庭先后两次接受中政委现场考察,11月获评全国法院先进集体。
以文化人,在品牌建设中突出守正创新。狠抓“案-纠”双向考评,创新开展“司法效率再提速”专项活动,工作经验获最高法院肯定。在全省率先开展护老社会观护员等创新工作12项,努力让群众满意暖心。叙永县法院少审庭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深入实施“麒麟人才培养工程”,在全国法院“优秀庭审”、全省法院十佳司法建议等评选中相继获奖,中院刑事法官程德朋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全市4个案例入选四川政法“五年百佳”案例。
绵阳中院
府院联动聚合力协同共治促提升
绵阳法院全力推动行政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绵阳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深刻把握“实质化运行、优质化提升”发展思路,全力推进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探索多元化解机制,凝聚合力共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加强多方联动,多元调处聚合力。一是“府院联动”。通过“线上联席会”、签署工作备忘录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案件风险研讨会商,推动党委、政府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二是“院院协作”。全面推进集中管辖法院与非集中管辖法院结对建立“院院协作”机制,依托“矛调中心”“行政争议调处中心”等,成功化解多起重大行政争议。三是“多元协作”。加强与行政案件多发部门的协同联系,自主研发“绵阳市行政诉讼一体化平台”,有效提升协同化解效率。行政案件一审裁判改判发回重审率成效大幅提升。
聚焦关键环节,精准施策解纠纷。一是聚焦“关键少数”。健全行政“一把手”应诉联络工作机制,建立出庭情况台账和季通报机制,持续推动“一把手”出庭应诉常态化。二是聚焦效率效果。推进行政案件繁简分流改革,建立行政争议“多元解纷+多方确认”模式,审判时限同比缩短53天。三是聚焦诉讼体验。创新“全域诉讼服务体系”,实现行政案件立案申请、判后答疑、申请信访等32项诉讼执行事项全域通办。
延伸审判职能,能动司法提实效。一是做好释法答疑服务。坚持“有疑必答、有惑必解”,确保“案案答疑、全程答疑”,二审案件服判息诉率排名全省第一。二是强化监督反馈作用。常态化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适时发送司法建议,助力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三是助推法治政府建设。与绵阳市委党校共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基地,坚持十年安排行政法官为学员授课及开展庭审观摩。
乐山中院
明确思路精准服务
以优质化审判护航高质量发展
2023年,乐山法院围绕“实质化运行、优质化提升”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民商事审判“提质”“培优”。
能动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庭审优质化竞赛,优化破产审判机制,建成“破产案件管理平台”。鑫河电力等12家关联企业破产重整成功。护航重大战略。完善“三院两庭两点”司法保障体系,妥善化解涉晶硅光伏产业纠纷。开展“盯项目、判风险、思方法、献良策”专项活动,为“峨眉山茶”“保交楼”等重大项目提供法律意见。推进实质解纷。加强纠纷类型化治理,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同比下降32.82%。强化合议庭、庭长、专业法官会议“三把关”作用,杜绝发回重审案件程序空转。
综合施策,化解长期未结案。实施超前预警。将6个月以上长期未结案、适用鉴定程序案件纳入预警范围,实行台账管理,强化预警管控。强化节点把控。实行院庭长实质审核制度,杜绝违规扣除、延长审限发生。民事案件审限变更率2.92%,审限内结案率达到97.78%。推行两项机制。建立长期未结案“清单制”,落实院庭长“包案制”。民事诉讼长期未结案实现“清零”,三年以上破产未结案化解率83.3%。
培优提质,打造服务“桥头堡”。找准发展定位。确保人民法庭实质化运行、优质化提升、差异化发展。研城法庭获评“全国法院先进集体”。突出品牌引领。深化“云上金顶”“海棠花开”“石榴籽+德古”“双梅调解室”等品牌,相关经验做法被最高院宣传推广。提升创建成效。坚持“因地制宜、扬优补短、注重实效”创建路径,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创建组织、评选和推荐工作。
南充中院
主题教育与“实”俱进
政治建设向“优”出发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南充法院“实”字开局、“实”处着力,以点带面推进政治建设优质化,对党忠诚更加坚定,干事创业更富激情,法院工作更趋向好。
突出“三化共促”,以学铸魂增强司法定力。坚持精读精研促“深化”、真学真信促“内化”、对标对表促“转化”,市中院构建中心组带头学、党支部集中学、青年理论小组研讨学、党员干警主动学的“四学联动”模式。开展“红色研学”786人次、专题党课73场次,市中院被评为全市党建示范点。“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对市中院工作多次作出批示肯定。
突出“三端共融”,以学增智提升司法本领。坚持调查研究融通“思维端”、又红又专融通“能力端”、联动协作融通“机制端”,开展“案件—纠纷”在院时间双向考评,上诉流转时间、纠纷在院时间大幅缩短。建立“政治档案+业绩档案”双轨制模式,一篇学术论文获全国一等奖,13件案件入选最高法院案例库。
突出“三实共推”,以学正风转变司法作风。坚持推进“问题实解”、“基层实联”、“队伍实管”,扎实推动检视整改,同步建章立制45项,全市法院两年以上未结案全部清零。深化中院班子成员联系基层法院、基层法院班子成员联系人民法庭“两个实质化”。定期开展队伍风险分析评估,将严管厚爱落到实处。
突出“三题共答”,以学促干彰显司法担当。坚持答好服务大局“精准题”、司法为民“必答题”、一院一品“特色题”,开展服务民营经济“十大行动”,为企业追回账款16.38亿元。市中院知识产权工作连续三年获省政府表彰。坚持将“浦江经验”“四下基层”融入为民服务,诉讼服务质效全省第一。两级法院“一院一品”实体成势,市中院“阳光果果”获国家版权认证登记。
广安中院
靶向施治回应期待
努力推进执行工作现代化
近年来,广安法院深化“外构大格局、内行一盘棋”基本思路,推动执行工作培优晋位。
四向聚力,破解执行“四为难题”。对上争取破解“不便为”,争取上级法院和业务专家指导、培训,推动市级层面执行协调会议,优化执行环境。对下传导破解“不勤为”,常态开展“院长大比武”、案件评查,晒成绩、比作为,压实责任。对外联动破解“不愿为”,建立府院联席涉执会议机制,用好平安建设等考核指挥棒,执行联动工作创历史新好。对内协同破解“不善为”,构建“院长主联动、第一副院长主协同、执行局长主办案”工作体系,执行协同工作连续三年位居全省法院前列。
四化增效,回应群众“四大期待”。以集约化办理回应“公平清偿”。关联案件集中执行、终本案件集中清理,发挥参与分配制度、破产制度公平清偿价值。实质化指挥回应“规范有序”。全面精准“定人、定岗、定责、定时”,执行更加规范有序。优质化管控回应“高效及时”。推进全流程在线办案,执行纠纷在院时间缩短近60天。常态化行动回应“足额兑现”。连续13年开展“司法大拜年”专项行动,“一季一主题”开展“拒执大打击”等活动。执行到位率、执行完毕率分别提升10.3和14个百分点。
四维赋能,培树干警“四敢精神”。配强执行队伍,以骨干赋能树“敢于担当”之标。优化执行办案和协作机制,推进执行管理集成改革,以机制赋能固“敢于作为”之基。推进全员考核,以考核赋能提“敢于争先”之劲。大力推进智慧执行建设,以科技赋能造“敢于创新”之翼。涌现出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
达州中院
变革为帆培优作桨
以一域之力为全省法院大局出力添彩
坚持稳中求进,紧扣新定位乘势而上。2023年,达州法院争当“案件-纠纷”双向考评改革“排头兵”,以不懈之姿巩固既有基础、挖掘潜在空间、做实特色优势,为四川法院打造全国“首创”品牌出力添彩。全年,达州法院纠纷在院时间进一步缩短至202天,其中诉讼阶段耗时50天,排名全省第4;执行阶段耗时532天,排名全省第7,全市法院审判质效始终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坚持以调促稳,直面新变化逆势而进。面对“案件-纠纷”双向考评改革新要求,达州法院准确识变、主动求变,更加重视“案结事了”。强化调解意识,将调解和释法明理工作贯穿诉讼全过程,在每一个环节把服判息诉功课做实,全面实现“立审执一体化”运行。开好顶风船、走好爬坡路。全年,诉前调解2.7万件,诉中调解1.5万件,判后答疑1.3万件。一审服判息诉率提升至92.86%,居全省第4。民事生效裁判申请执行率下降至37.84%,居全省第3。“案-件比”仅为1:1.39,居全省第1。
坚持立破结合,把握新要求顺势而为。达州法院牢牢抓住“法官的领导力”这个“牛鼻子”,以“全审管大政工深调研大安全”为“四梁”,一体抓实公正与效率。充分运用“通达之州·学术行”素能提升平台开展“大培训”,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以“关键少数”破除“被动思维”,带动全市法院干警实现能力提升和平安成长。抓实案件审限管理和间隙时间管理,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同比下降56.12%,上诉案件移送周期同比缩短36天,进一步释放改革效能,让司法为民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雅安中院
创“青绿雅州”筑司法屏障
助推雅安绿色高质量发展
雅安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优势是雅安最突出的优势”“要突出绿色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提升环境资源审判能力,以做好碳汇修复、反向修复、古树名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裁判规则探索“五强工作”为支撑点,以建好江园同护、基地同建、品牌同造、质效同升、理论同研“五同工程”为关键点,培育“五项优质”,倾力锻造“青绿雅州”环境资源审判品牌,助推雅安绿色高质量发展。
通过用心用情倾力锻造“青绿雅州”,培育优质庭审,1案入选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1案入选全省法院“十佳庭审”,2案入选全省法院优秀庭审。培育优质文书。1案文书被最高人民法院选登,1案文书入选省法院优秀裁判文书。培育优质案例。3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年度案例,11案入选省级典型案例。培育优质理论研究。17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励,完成省级以上课题5项,2项课题被评为“优秀”。培育优质司法建议。发出“法院预警”,助力提升基层治理实效,3篇司法建议获评优秀司法建议。
下一步,雅安法院将持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理念上的能动司法和工作上的提质增效,全面提升环境资源审判能力,为努力打造“全国领先、西部第一”环境资源审判高地贡献雅安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