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自动扣费乱象频出,律师:消费者合法权益被侵犯可要求退款

  
2023-11-07 19:16:17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叮”扣费68元……这已经是成都市民小李在2023年“被自动续费”的第二笔费用了。

刚收到扣费通知时,小李并不清楚自己为啥被扣费,经过一番操作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她之前订阅的一款照相App在悄悄扣费。

小李遭遇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记者看到截至11月7日共有137100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自动续费”。

“订阅费用只有几十元,没有精力和耐心去维权讨要退款,客服也会打太极,最终没有下文。”小李对记者说。

App会员自动续费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益?又该谁来承担责任?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现象:自动扣费乱象频出

近日,杭州的吴女士(化名)反映,今年9月16日,她丈夫叶先生在翻查银行账单时发现,他的苹果账户订阅了一款名叫“ScanGuru”的文件扫描软件,每周自动从他的银行卡中扣除50元,已持续三年之久,累计金额达8000元,这期间他自己毫不知情。

发现问题后,叶先生联系了苹果客服,希望能退还全款金额,对方回应称权限有限,只能退款九周的订阅费用450元。

在苹果官网社区中,记者也看到一些用户关于自动扣费的投诉,其中有两位用户反映,自己使用Apple ID订阅后忘记取消,之后没有使用过所订阅的App,但App Store依旧会自动扣费。苹果官网社区给出的回复是,试用期结束后,用户没有及时取消订阅,App Store依旧会为付费App提供自动扣费服务,直到用户取消,并且不是所有App都能成功退款。

无独有偶,消费者郑女士2018年7月其开通了优酷会员,自当年7月后再未使用优酷平台的会员权益,也并不知悉有会员续费功能。今年10月,郑女士发现,优酷已连续5年多对其账号自动扣款。

10月8日下午,郑女士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为依据,打电话向优酷客服提出申诉,要求优酷方退还5年期间自动扣除的共计61个月的会员费。10月13日,优酷平台称郑女士的情况属实,诉求合理,已经联系用户退还全额会员费,共计915元,预计3个工作日到账。

调查:免费试用”计谋“多

11月7日,记者下载视频格式转换器APP看到,在充值会员页面,其用醒目字体提醒免费7天试用,在最下一行提示将于7天后的日期以88元/年的原价续费,直至取消订阅。但记者发现该APP还有续费周卡9元、月卡18元。同样,某视频剪辑APP在选择免费试用后,用户也是“被动”选择了198元/年,但是在“查看所有方案”中还有13种会员选择,比如168元/年的黄金会员以及月卡、季卡等会员收费。

此外,记者还发现APP会员续费还存在连续包月与单独包月之间价格差距较大的情况。比如某款视频App,连续包月的价格是19元/月,而单独月卡则是30元;某款厨房App单月价格为25元,连续包月首月为5元。

不少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以为会在短信中收到扣费提醒,或者至少在两种不同渠道收到类似提醒,但实际上,App会挑选消费者可能完全注意不到的方式进行告知。

“免费试用了会员,没有取消自动续费,被收取了198元的年费,太坑了,扣费之前起码应该短信提醒一下。”消费者王先生向记者吐槽道。

消费者赵女士也吐槽道,“有一天短信突然提醒我扣费188元,最开始我还以为银行卡被盗刷了,后来才反应过来,前不久下载了某剪辑视频的App,免费试用了VIP会员。不再次提醒就自动续费似乎不太合理。”

在APP提醒自动续费方面,记者调查发现,迅雷会在扣费前五日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邮件、应用内通知等形式提示用户;而芒果TV则表示会“在发起续费前五日通过会员频道及站内消息两个明显位置主动向用户发送自动续费提醒”,爱奇艺、百度文库等App大都说法类似。但是一些照相、航班、天气等APP中,没有看到备注有短信通知或其他提醒的条款。

律师:如果经营者的行为违法 消费者有权要求平台退款

针对各类APP“自动扣费”乱象,四川川达律师事务所刘磊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营者可以搭售相关商品,但需要以显著的方式来提醒消费者,让消费者有充分的知情权。”根据《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条例第十八条,“网络交易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五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此外,我国《电子商务法》第十九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

“关于这个显著方式,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应当遵循公平、合理、对等的原则,例如平台经营过程中常用的重要信息发布渠道,在邀约订单时醒目、便捷的展示渠道,也应该在扣费提醒时以同等的方式采用。例如有平台采用弹窗的形式邀约订单,那么其同样应该以弹窗的形式提示消费者即将续费事宜。”上海中联(成都)律师事务所王雪娇律师补充道。

刘磊表示,如果经营者的行为违法、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款。如果经营者坚持不退款,消费者可以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投诉,也可以向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提起公益诉讼或民事诉讼申请。

 

编辑:夏修露   校对:何盈巧   审核: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