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养鱼”式执行 696万余元债务履行有了保障

  
2023-05-15 16:28:54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曾昌文

执行工作,既需“重拳铁腕”,也需善意关怀;既要维护法律的权威,也要体现司法的温度。在“蓉执雷霆(一)”专项行动开展第一天,成都市龙泉驿法院充分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破除零和博弈思维,进一步优化执行措施,在依法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中寻求平衡点,注重力度与温度的结合,用重拳铁腕和善意执行双管齐下力克执行难,就某汽车金融(中国)公司与被执行人某机械租赁有限公司、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一案,促成双方当事人就696万余元债务达成分期履行和解协议。




“喂,法官,我发现被执行人的挖掘机了!就在工地!请你们赶紧过来!”5月9日下午,龙泉驿法院法官胡栋梁在接到当事人的来电后,立即将该情况向分管院领导汇报。考虑到机动车流动性大等问题,分管院领导即刻作出了下达扣车指令、安排执行公务车辆、联系法警队协助出警等安排部署。

5月10日上午9点,法院出动干警8名,驱车前往眉山市东坡区富牛镇李河心砂石场。

上午10点,执行干警达到挖掘机现场。期间,被执行人用推土机封路堵车,妄想以这种方式阻挠执行,对此,执行法官积极释法明理,向围堵人员讲明妨害执行公务的法律后果,规劝阻扰人员开走围堵车辆,顺利推进执行。

上午11点,执行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为兼顾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与被执行企业正常经营,在双方当事人的一致同意下,法院决定对9台案涉挖掘机进行扣押,对剩余6台挖掘机采取“放水养鱼”的执行方式进行“活封”,以助力被执行企业疏困解难、清偿债务。

随后,双方当事人达成分期履行和解协议并签字确认。法院将扣押的9台挖掘机装车完毕,运往至指定保管地点。

下午4点,执行干警返程,本次执行行动画上圆满句号。

整个扣车行动,执行干警们按照已确定的任务分工,各司其职,迅速行动,顺利扣押9台案涉挖掘机,赢得了执行工作主动权。同时,法院兼顾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与被执行企业正常经营,对剩余6台挖掘机进行“活封”,最终以雷霆之势、善意文明巧促双方当事人当场就696万余元债务达成分期履行和解协议。

【典型意义】

本案是人民法院坚持保护市场主体,兼顾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与被执行企业正常经营,通过“放水养鱼”“信用修复”以兑现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本案中,案涉被执行企业受疫情因素等影响陷入资金困难,为兼顾保护多方利益,法院积极采取合理执行方式,引导组织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分期履行,实现申请执行企业、被执行企业双方共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是服务民营企业、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建设,贯彻落实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生动体现。

【法官普法】

一、什么是善意文明执行?

善意文明执行是最高人民法院为深入落实产权保护、支持民企发展等中央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人民法院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行水平而提出的执行工作理念。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强调在执行过程中统筹考虑申请执行人胜诉权益和被执行人生存发展的正常需求,在执法过程中彰显执行工作的力度与温度。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对有履行能力且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避免简单采取强制措施,对经营性资产采取“活封活扣”措施,保住企业赖以生存的机器设备,为其提供主动履行的机会,将强制执行对企业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二、什么是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是指人们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运用国家强制力,依法采取执行措施,强制负有义务的当事人履行义务的行为。强制执行是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兑现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措施主要有:(一)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二)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三)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

三、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是对立的吗?

当然不是。二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在执行过程中注入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并不意味着放弃强制执行行为。对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的被执行人,突出执行强制性,加大惩处力度,及时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依然是执行工作的重心和主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推出是在此前提下,采取更加灵活和有效的措施,找准利益平衡点,避免及纠正超标的执行、过度执行、乱执行的情况出现。在执行过程中将两者有效融合,刚柔并济,以此提高执行效率,以实现执行工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曾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