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文 广元监狱供图
“感谢监区,感谢警官,没有这段改造生活,就没有我的今天。” 日前,一封来自刑满释放人员李某的感谢信放在了广元监狱五监区监区长王新的办公室桌上。从一名自暴自弃的罪犯到重拾希望、积极改造,再到刑满释放后成为养殖专业户,李某的“蝶变”是广元监狱五监区坚持“以人为本”改造理念的缩影。日前,广元监狱五监区被司法部评为“全国监狱先进集体”。
化被动为主动
罪犯从‘要我改造’向‘我要改造’转变
2015年,41岁的李某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5年。入狱前,李某在家乡务农,离异后独自人承担着赡养父母、抚养一双儿女的重担。子女课业负担较重,年近65岁的父母还要帮助赚钱养家,从被捕到入狱服刑,家人很少来看望李某。
“我出狱后年龄大了,没有能力养家糊口,以后也不晓得干啥。”家中境遇艰难,自己犯罪入狱,李某感到生活无望,开始自暴自弃,在改造中时常违反监规监纪。民警找他谈话,他就垂头丧气。
针对李某情况,五监区及时分析研讨,了解到他务农时家中养殖过猪、鸡,除了自家食用,平均每年还能多收入2000元。据此,监区决定以“学”促“转”,引导李某钻研养殖技术,重树生活希望。“我不想学。养猪养鸡赚不了多少钱还容易亏本,我就随便养点补贴家用,这些书对我没用。”民警找来养殖相关书籍给李某学习,却遭到李某拒绝。
“幸福生活是通过勤劳得来的,不勤劳肯定得不到你想要的生活。我给你找了一些案例,你先看看。”王新得知他的疑虑后,找来《致富经》节目视频,带他了解普通农民通过努力而改变生活的真实案例。在实实在在的案例和民警多次个别谈话的教育下,李某观念慢慢发生转变。重新树立起对未来的信心的他,只要稍有空闲便一头扎进监区阅览室,仔细钻研养殖技术方面的书籍。监区利用罪犯教育日,邀请农技专家走进高墙,为同李某一样的对养殖生猪、种植猕猴桃感兴趣的20余名罪犯开展集中授课。通过学习,原本自暴自弃的李某,走上了踏实、积极的“新生”之路。
刑满释放后,李某回到苍溪家乡,在当地政府帮助下,他自筹资金5万余元,低息贷款15万元开办了生猪养殖场。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养殖场出栏量近150头,毛利润8万余元,不仅有钱还贷,生活也越过越好。
“要让罪犯从‘要我改造’向‘我要改造’转变,就必须引导罪犯把刑期变‘学期’,提升谋生能力,拿到回归的金钥匙。”王新说,一直以来,监区秉持“以人为本”的改造理念,充分利用罪犯教育日,采取“分类施教+分期教学+集中培训”的教学模式,将专家请进高墙,为罪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罪犯掌握一技之能,打通罪犯回归社会顺利就业“最后一公里”。
执法不失温度
让刑释罪犯真正回归家庭
罪犯岳某50岁,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入狱服刑期间被查出严重疾病,一度情绪焦虑、意志消沉,甚至出现轻生念头。岳某家在农村,经济较为困难,民警将病情告知其家属,家属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对岳某漠不关心。为挽救岳某,监区第一时间召开专题狱情会进行分析研讨,制定了“矫、治、送”的教转方案。
一方面,监区将岳某调由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民警进行管理。民警坚持每日对他进行两次个别谈话,询问身体情况、了解心理变化,稳定其情绪、矫正其观念;另一方面,监区求助监狱医院和职能科室,为他寻找治疗方案。2017年9月,监区民警驱车千里赶赴雅安岳某家中,就岳某病情和家属进行交流,并将监狱相关政策向家属进行宣讲。民警的付出感动了岳某家属,他们积极配合监狱,每月来狱和岳某会见并积极配合监狱寻找治疗方案。
多年过去,岳某的病情得到了较好地控制,每次回忆起民警的付出岳某都会热泪盈眶:“我会带着这份感动,好好改造、重新做人。”2021年12月,岳某刑满释放,家人来到监狱门外迎接岳某回归,并告诉民警:“你们都没有放弃,我们也不会放弃,将继续为他治病。”
作为罪犯的“人生摆渡人”“灵魂工程师”,广元监狱五监区始终以打造一支“有情、有义、同心、同德”的“有温度”的民警队伍为目标,对因个人或家庭原因而产生心理危机的罪犯,监区总是主动作为、想方设法抚平他们“受伤的心灵”,引导罪犯以积极健康心态奔赴“新生”之路。三年来,五监区成功教转有心理危机的罪犯近20人,同时也是全狱受惩戒训导和行政处分罪犯最少的监区之一。
打造过硬队伍
在工作学习中练出“秘籍”
广元监狱五监区现有民警34人,平均年龄44.5岁,其中党员19人。对党忠诚敢担当,无私无畏讲奉献,是这支队伍的优良传统。新冠疫情暴发后,五监区第一时间成立党员先锋队、青年民警突击队,成为全狱请战人数最多、集结速度最快的党支部。疫情三年里,监区民警知重负重、担责尽责、舍小家顾大家,克服了封闭执勤的重重困难和长期坚守的巨大压力,维护了一方平安。
“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在我们五监区党支部,要求民警做到的,支部委员必须先做到。”五监区教导员侯志平介绍,长期以来监区坚持以上率下,严管厚爱,民警谁家有事,支委主动顶班,哪项工作滞后,支委带头推进。监区比照监狱要求,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让民警有干头、有奔头、暖心头。监区还通过“师带徒”“传帮带”等方式,为青年民警成长成才搭平台、建舞台、设擂台;创新运用“双人谈话”“师徒同岗”和每月一主题的业务学习锻炼,引导老民警对新民警“倾囊相传”。为使缺乏工作经验的新民警快速适应岗位,监区创新采取“双人谈话”,即新、老民警搭配共同对罪犯开展谈心谈话。老民警根据谈话内容现场指导,快速提高新民警执法能力,老民警也可借鉴新民警新方法新思路,实现共同提高。通过一系列措施,青年民警们在工作和学习中逐渐摸索凝练出了自己的“秘籍”,实现素质和业务能力全面发展。
一路走来,四川省广元监狱五监区始终恪守“忠诚、干净、担当”的职业信条,多次荣获监狱年度“先进单位”、全省监狱系统“先进党支部”,2020年被授予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汤洪林’党支部”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