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玩泓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刘任 乐山市委政法委供图
一域治,天下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2020年,中央启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乐山作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为统揽,以防范化解“五类”风险为抓手,以发挥“五治”作用为牵引,立足区域优势,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乐山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个班子”强统揽
贯穿市域治理“全过程”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乐山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市域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作用,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平安乐山建设领导小组,高位统筹试点工作。建立“1+N”工作专班,以“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方式,全力推进试点任务。市委将市域社会治理纳入县(市、区)党委书记抓党建和年终述职重要内容,每年开展专项督查,积极推动7个社会治理重点项目落地落实。突出以“工青妇”为代表的群团组织向社会化、服务型转变,创新推广“妇女微家”、婚姻家庭调委会等服务平台助推社会治理。实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覆盖工程,创新“服务集成”公益项目运作模式,探索“契约化”共建,推动政府与社会组织以“协议+清单”方式开展社会服务,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社会组织1831个,社区社会组织5611个,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突破5个以上。
“五个防范”新举措
筑起平安稳定“铁围墙”
有效防范化解政治安全风险。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入贯彻落实平安中国建设和平安四川建设决策部署,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广泛汇聚各界力量,营造出安全稳定社会环境,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乐山建设。
有效防范化解社会治安风险。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强化安全防范措施,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三年来,共创建“四方联勤”校园护卫队210余支,建成省级智慧平安小区455个,全市治安案件逐年下降。
有效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乐山实践,着力将各类矛盾稳在当地、解在市域。构建“1+X”多元化联动处置机制,设立“乐山市法律援助中心驻市仲裁院工作站”、“巡回法庭办公室”和劳动争议处理“绿色通道”,针对市区内问题楼盘,制定“一楼一策、证缴分离、多元调解、依法治理、源头管控”化解工作措施,有效提升社会矛盾风险化解质效。率先在全省建立“五心联动”反家暴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在婚姻登记处设离婚调解室,离婚纠纷调解成功率达87%。
有效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风险。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责令停产整顿企业269家,暂扣吊销证照企业51家。建成“1+3+N”综合应急指挥平台,组建“一主两辅”消防救援队伍19支483人、基层应急队伍1521支2.5万余人。开展“零酒驾”示范单位、社区(村)、街道(乡镇)创建活动,创新“警医保”联动救治赔付机制。首创私家车占用消防通道50元罚款简易程序执法,斥资1215万元打造大佛景区古建筑电气火灾预警监控系统,实现消防管网全面升级改造。
有效防范化解网络安全风险。坚持严把网络安全关口,强化网络舆情应对和正面引导,出台《乐山市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应急预案(试行)》,建立重大突发和热点舆情快速响应与协同处置工作机制,打造乐山数字政府安全运营平台,成为全省首个数字政府建设和安全体系建设同步开展的市(州)。始终保持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的严打高压态势,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破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56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10名,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信息安全。
“五治引领”夯基础
开创社会治理“新局面”
政治引领树新风。为凝聚市域社会治理合力,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乐山市级领导带头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开展“红色课堂”“德育课堂”“云上课堂”专题宣讲1.5万余场次。积极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成运行1个市级、11个县级、132个镇级、1371个村级综治中心。出台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工作1+3方案,建立“有事来协商”平台1093个,有力推动流动人员、网络社区、新兴群体参与社会治理。积极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86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创建成省、市、县三级示范试点。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和“忠诚铸魂、铁纪担当”专项活动为抓手,筑牢政治忠诚。
法治保障稳基石。出台《乐山市法律顾问团管理办法》,通过政府采购或选聘方式,实现市本级和“县、镇、村三级法律顾问全覆盖”。制定发布《乐山市城市管理条例》《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印发《乐山市“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成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35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371个。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聚焦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创新打造“鱼跃龙门”“益峨眉”“检影说法”等公益诉讼品牌。
德治教化树新风。德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更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标志。乐山创新开展“践行十爱·德耀嘉州”活动,聚焦脱贫攻坚、抗疫一线等先进典型,创作《风车》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视频微电影作品。制定《乐山市见义勇为行为审核认定办法》,设立见义勇为专项资金,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向上向善浓厚治理氛围,2020年以来共9名个人、1个群体获市级表扬奖励。
自治探索顺民心。健全完善以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为基础的自治制度,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解、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印发《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方案》,在全市121个乡镇(街道)设立工作联络站、协商议事会、协商议事室“三位一体”的标准化协商平台,在198个村(社区)建立或者设立协商议事室、协商议事会,开展专题调研,收集突出问题,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按照“就地就近、熟悉环境、群众认可”原则,为全市2087个网格配备2362名专(兼)职网格员,实现每个网格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网格员,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智治支撑添活力。坚持物理防护与技术防护并行,大力推进智能化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智慧安防改造,建造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边界防护技术设施,对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络及系统中的资产、漏洞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定期扫描。出台《乐山市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乐山市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归集挂接规范(暂行)》等标准规范,建成乐山“智慧城市大脑”,汇聚全市13个重点区域和6类公共场所实时监测信息,打造上下互动、内外联通、四级共享、线上协同指挥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
“首创必成”下决心
打造平安乐山“幸福城”
乐山市坚持以“首创必成”的决心,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建立“智慧城市大脑”便民云服务,激励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申报认领全国试点项目2个、省级重点创新项目4个,创新推广村(社区)“积分制”管理模式在2022年第3期《长安杂志》刊载;防范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四步工作法”在全国南通试点创新研讨班交流,创新预防学生溺水举措被教育部推广;全市5个公安派出所、5个司法所分别创成省级“枫桥式派出所”和“枫桥式司法所”……在三年的创新实践中,这座城市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乐山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交出了一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