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2020年,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第一期)正式启动,四川14个市州榜上有名。其中,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经济发展“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贫困“量大、面宽、程度深”,反分维稳形势复杂……面对独特的州情,甘孜州以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为抓手,锚定“边打边治理”思路,探索“控源头、掐苗头”相结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有效防范化解了社会治安领域风险,创建了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平安新高地。
法治甘孜建设蹄疾步稳,平安甘孜名片亮眼夺目。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甘孜州奋力夺取了连续4年极端涉稳涉暴案事件“五个零发生”、连续5年“三山一界”群体事件“零发生”、违法犯罪案件“三连降”、平安满意度“五连升”的历史性成就。
今日起,本报特别开设“雪域高原·善治甘孜”专栏,通过系列报道全景式回顾甘孜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及成效。
激活基层“细胞” 格桑花常开长盛
夏志雄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夏菲妮 文/图
山川增秀,格桑花开。2022年7月,理塘县禾尼乡岭戈村村民阿扎家迎来了一名特殊的“客人”。“身体还好吗?家里有多少头牦牛?今年的酥油产量如何?”时任甘孜州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宏寿关切地询问阿扎一家的身体和生产生活情况,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细致地答疑解惑。备受鼓舞的阿扎表示,坚信在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好政策的支持下,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家庭是社会的基层“细胞”,也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回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这3年,甘孜州立足当下、谋划长远,紧紧抓住党委领导轴心,创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进一步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密切干群关系,让每一个家庭参与到全州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事业中,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巩固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基层根基。
本期报道选取了2个切片,通过群众和基层党员干部的视角,带您感受甘孜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从一元到多元,协同创新社会组织形式
这次协商会,帮助我们香格里拉镇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在疫情影响下摆脱困境、减少损失提供了政策帮扶和智力扶持。——亚丁天堂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华
“疫情一开始,游客数量明显减少,没有了游客,我们商家就没有了消费主体,生意惨淡,入不敷出。”“我们好多本地群众的房子是贷款修建的,每年指望着收租金还贷款,减免房租我们也只能尽其所能。”……2022年4月18日,稻城县香格里拉镇,正在进行的一场协商议事会气氛热烈。参加协商议事会的有州县政协委员、退休干部代表、房屋出租业主、个体工商户代表和乡镇主要领导、政法委员等,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经过3个多小时敞开胸怀、推心置腹的协商讨论,各方就如何有效落实香格里拉镇“在疫情影响下如何推动我镇社会经济发展”达成了一致意见:由香格里拉镇起草关于减免商家房租的倡议书,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全覆盖宣传和引导,推动协商成果转化。
“非常感谢在非常时刻安排的这次意义非常的协商会,这个台搭得非常好,搭得非常及时,帮助我们香格里拉镇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在疫情影响下摆脱困境、减少损失提供了政策帮扶和智力扶持。”亚丁天堂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华满怀感激地说。
此次协商会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有事来协商”平台的搭建。据稻城县仁村党支部书记同扎桑登介绍,为提高基层治理成效,稻城县搭建了以基层党组织为中心、各方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同心圆”;通过充分发挥“自治”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强基作用,借助“有事来协商”平台,广泛开展协商服务;通过干部群众面对面拉家常,引导村民诉说矛盾,共同协商解决矛盾,“大家积极献言献策,开诚布公,只有这样,地方经济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近年来,甘孜州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州情,结合实际,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探索了州委常委会每季听取汇报、平安建设例会每月部署、州委督导组每月督查、专项办每周联席调度机制,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面上到点的党政主导体制。
社会治理方式由政府一元主导转变为社会多元共治。甘孜州坚持协同创新社会组织形式,目前共搭建“有事来协商”平台190个,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9个,培养“本地”社工员2568名,注册志愿者19万余名,取得治理类社会组织、社工人员、志愿者队伍、志愿服务活动“四个零的突破”。
从薄弱到夯实,全州党员干部冲在一线
我希望自己能做一颗推动平安建设有序运转的“螺丝钉”,在高山深谷里延伸平安的末梢触角。——雅江县麻郎措镇党委书记兰海深
雅江县麻郎措镇地处高山河谷地带,雅砻江穿镇而过,2700名常住人口分散居住在辖区5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多数村组坐落在山顶、山腰处,最远的一个村组距离镇党委驻地足足有35公里。”麻郎措镇党委书记兰海深说,“地广人稀、谷深坡陡、各自为阵”是长期横亘在当地治安防控工作前的一座“大山”。
到任麻郎措镇后,兰海深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契机,将全镇合理划分为12个大网格、74个小网格,并整合乡村干部、群防群治队员、护林员、应急快反小分队等,建立“隔江相望、邻里互望、守望相助、群防群治”机制,坚持“平战结合”常态开展应急演练。
全镇无“黄赌毒”“民转刑”案件,65%的村成功创建“六无平安村”……如今的任麻郎措镇焕然一新。谈及荣誉与成绩,兰海深表现得很淡然:“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基本的发展环境。我希望自己能做一颗推动平安建设有序运转的‘螺丝钉’,在高山深谷里延伸平安的末梢触角。”
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像兰海深这样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近年来,甘孜州践行“党员在哪里,组织就在哪里;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到哪里”的宗旨,不断夯实党的基层执政基础,创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活动,让全州干部职工联谊群众家庭,充当家庭宣讲员、引导员、实践员、监测员、服务员,进一步提升全民法治意识,拓宽诉求渠道,密切干群关系,让每个家庭参与到全州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事业中,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巩固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基层根基。
“家里群里”有党的声音。干部将政策宣讲课堂搬进农户家中、牧民帐中,搬到田间山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的新思想、新理论、好政策、好声音传递给广大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甘孜州广大干部职工充分利用入户实地走访、电话微信联络、朋友圈抖音推广等形式,向联谊户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覆盖人数达57万余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家家户户”有法治浸润。甘孜政法各部门依托“洞噶波”“甘孜绿芽”“平安驿站”“正义雪莲”等政法法宣品牌,积极推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思维“进家庭”活动,培养家庭“法律明白人”26万余名,开展法律服务1.3万次,出台便民措施360条,有效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依法维权能力,形成“学法人人受益、守法处处和谐”的社会风尚。
“家长里短”有畅通渠道。干部紧盯特殊困难群体、重点人群等,准确收集掌握经济来源、家庭结构、健康状况、照料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实现精准帮扶。“9·5”泸定6.8级地震发生后,联谊干部第一时间与受灾区21694户联谊家庭取得联系,了解受灾情况,宣传抗震救灾知识,传递党委政府声音,做好思想安抚和情绪稳定工作。
治理主体从单一到多元、治理机制从杂乱到规范、治理思路从碎片到系统、治理基础从薄弱到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甘孜州实现了“四个转变”。如今,全州6万余名干部职工联系26万余户农牧民群众,新时代“枫桥经验”正在有效融入家庭这个最小单元、最活跃“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