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鞠天敬 张磊 马超
短短的17分钟,一个可能引发的矛盾便烟消云散了。3月29日,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九合村的一件小事说明了该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成功之处。据悉,自2022年以来,安州区通过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半小时”服务圈,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全区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
“林主任,我们的水井没有水了,就怪修堰塘的。”3月29日17时57分,九合村副主任林文开接到群众反映。放下电话,暂停会议,林文开迅赴赶到现场。“这个可能是天干引起的,现在还有水,先暂时对付着。如果后面还有问题,我们再处理。”林文开做出判断并作解释,村民点头认可。随即,林文开在村两委工作群报告此事,而此刻时间刚到18时14分。
“有时候,矛盾就起源于情绪,只要我们跑得快,情绪疏导及时,小问题也不至于会转化为矛盾。小的纠纷,只要我们调处及时,也不会拖成大事。”该九合村党委书记卿官松说。九合村现有1.2万亩柑橘园,去年产值过亿元,矛盾多是土地流转、土地边界等问题,“但在‘半小时’机制下,没有一起矛盾纠纷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
“无平安不安州。”安州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代贵虎表示,安州区一直将平安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视为经济强区的重要内涵。为此,在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中,安州区对“枫桥经验”再认识再发展,从小切口入手,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国泰民安在安州真实呈现。
据介绍,安州区矛盾纠纷调处“半小时”服务圈构建主要有四个“半小时”:
——组织阵地标准化,服务范围“半小时”。两级协调中心与综治中心同步规范建设,全区组建21个专行业性调委会,所有村(社区)均有调委会,实现纠纷化解的空间距离压缩到“半小时”内。
——矛盾排查常态化,信息反馈“半小时”。发动基层治理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常态化滚动排查,依托多元化解信息平台和“随手调”,在“半小时”内将信息反馈,并通过“三色预警”机制及时预警分流。
——矛盾调处多元化,受理时限“半小时”。矛盾纠纷发生后,调解组织在“半小时”之内主动与当事人联系沟通,及时受理,并组织相关人员就地化解,及时处置各类矛盾。
——统筹调度片区化,区域联动“半小时”。建立片区一体化统筹调度机制,对跨区域矛盾纠纷和涉稳重大事项在“半小时”内对片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及时会商研判和联动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