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讯(记者张磊 马超)绵阳以验促建,主动查问题、强弱项,以高效能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4月6日,记者从在游仙区召开的绵阳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验收现场会上获悉,绵阳精心准备迎验收,提炼创新经验,将创新项目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系统梳理市域社会治理的“绵阳实践”,擦亮绵阳城市治理品牌,全力打好“国字号”试点验收这场硬仗。
科技赋能微治理成效如何?在游仙区新桥镇,该镇开发的“心之桥”社会治理调度系统,感知触角延伸,实现前端一站受理、平台分类收集、中心统一调度。“镇内群众和新桥籍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通过‘心之桥’微信小程序,即可完成投诉举报、诉求反映、纠纷上报、建议咨询等”新桥镇党委副书记林有虎对平台功能进行了现场演示。
目前该平台在镇域范围内全覆盖注册用户1702人,实时收集矛盾纠纷674条,第一时间准确掌握98%以上域内社会矛盾。
德治是培育市域“善治”的重要基石,是防范市域矛盾风险的免疫系统。全国文明村新桥镇同福村以“善孝传家、万代同福”为德治理念,通过乡规民约、先进典型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前村里办红白喜事,讲排场,造成浪费,现在有了规定,大家都自觉遵守。”一位接受随机抽访的村民说。
“你现在在什么位置?巡查情况如何?”在游仙区社会治理中心,参会人员通过视频调度系统实时连线六里村社区网格员,了解微网格工作到位情况。游仙建立健全“全科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455名。3000余人常态化开展平安巡防,全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率分别同比2019年下降31%、16.8%。
富乐街道是绵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先进街道。在富乐街道辖区,居家高龄老人通过一键报警解决紧急事态的场景让参会者印象深刻,“市域治理最终要体现在服务群众上,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据了解,三年来,绵阳以试点为契机,全市上下着眼“现代化”场景,立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同频发力,聚合高校、群团、社会等多方合力,“攥指成拳”,全力建设成渝副中心市域社会治理支点;构建起市级统筹协调、县级组织实施、乡镇(街道)强基固本的全链条推动体制,探索创新出“寇妈说事”、“心沐计划”、“诗城义警”、“公民道德银行”“智慧涪江”等现代化社会微治理品牌,“1+3+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院(所)地联动模式、寄递物流矛盾化解模式等一批管用实用好用的制度模式,有效破解了一系列社会治理难题,探索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绵阳样板。